“四月二十六日,中路军(第二旅)克三马林达……”
“四月二十八日,中路军克巴里八板,第二日兵临雅文泰……”
……………………
……………………
“五月二日,西路军(第一旅一团、守备三团)克勿里洋……”
“五月四日,西路军第一旅一团克槟港,守备三团克巨港……”
“五月四日,中路军克帕朗卡拉亚…………至巴塔坎……”
“五月四日,东路军(第一旅二团)克万鸦老…………”
………………………………
在捷报频传中,时间就这样悄悄地走到了五月十三日,经历了两日的谈判后,荷兰东印度总督托维尔·安东尼奥(新加坡海战被俘,谈判时送回)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从这一日起,东印度群岛归属于中华国。
有了西班牙人的前车之鉴,爪哇岛的荷兰人在巽他海峡被封锁后已经做好了死战到最后一人的准备。梁明却不想在巴达维亚消耗掉太多的力量,就将押送到中州的托维尔·安东尼奥发送到了前线。他可以保证荷兰人的生命安全,但是作为对三十六年前发生的“红河惨案”的补偿,荷兰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就看他们自己的觉悟了。
两天的谈判,很大程度上是荷兰人自己在叫价,最后达成的协议是:(1)荷兰赔偿两千五百万荷兰盾,并且立刻付出。中华国保证荷兰人的生命安全。
(2)巴达维亚的荷兰守军交出所有的武器。
(3)今后同意荷兰商船进入南洋以及东亚经商。
(4)立刻退出战争,马六甲的荷兰国籍船只立刻退出马六甲海峡……
………………………………
对于这个协定梁明还是较为满意的,以10荷兰盾=1英镑=5两白银的比换来看,荷兰将要赔偿一千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巴达维亚的财产差不多是尽归中华所有了。
虽然他的本心里不想如此轻松的放走荷兰,但若是中华军再将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全宰了,那在欧洲的中国形象将变得无比暗淡。当然有一点是无比现实的,巴达维亚是荷兰修筑了二百多年的老巢,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攻克的,里面毕竟还有六千多号荷兰士兵驻守。真要是强攻巴达维亚,那等候中华军的将是一场无比困难的血战。
至于荷兰人经商的问题,梁明既然放了一码,那再松下口也是一个性质。不管怎么说荷兰也是一个商业大国,要过马六甲不也是为了自己送银子么。
上位者永远是最真现实的,马六甲悬而未决,中华朝中重臣自然也不愿意为了几十年前的“恨事”耽搁了现在的大事,待等来荷兰人奉送的赔款后也就“高抬贵手,轻轻的放过一马”。
随着巴达维亚的入手,南洋已是中华国的囊中之物了,现在整个南洋仅剩的就是一些土著王公(如亚齐)和几个让梁明头疼的华人集团了。随着战事的逐步推进,像如何处理兰芳等集团一事就不得不摆在明面了,是强行兼并?还是让他们依旧独立?
第二种无疑是不可能的,但第一种方案也不合时宜啊!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们的主动归顺,可这个会顺利吗?
梁明心中没太大的把握,他担心这些“同胞”看不清大局。不仅他担心,朝中的大臣们也同样担心。这个时候,只能看外交部的了。
温阳一没有让梁明失望,或者说是他的几个同胞没有让他失望,就在第一旅乘船渡海增援马六甲时,兰芳、婆罗、顺塔三国归顺了。准确的说是婆罗、顺塔两国归顺了,至于兰芳,人家是公司嘛!
于是爪哇岛完全并入了中华国的版图,而中华也多了两个伯爵。没错,是伯爵,降了一级。这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惩罚吧!
靖南伯,王甫允,原婆罗国国王。
平南伯,王嘉浑,原顺塔国国王。
而兰芳,为首的罗芳伯、江戊伯、阙四伯等人大部分留在了兰芳矿业公司,只有主管军事的江戊伯、阙四伯二人进了官场。对于罗芳伯的“退隐”,梁明还是很遗憾的,原以为又收了个大才,最后竹篮打水得了个死鱼。失去了罗芳伯,还不就是个死鱼吗?
梁明和到了中州的罗芳伯畅谈了一宿,最后人家挥挥衣袖飘然而退。梁明叹息之余也能深深的体会到他的难处,就如同历史上的难处一样。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大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大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大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
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这当然有害怕告发的原因在内。
后来,他们还曾经遣使回国,觐见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清朝皇帝不予受理,根本不理睬这些天朝弃民,或者根本不能容忍南方的汉人在海外建个国家。
罗芳伯在中国国内,也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特殊身份。到海外后,因为他才能过人,所以被大家推为首领。带领众多海外华人,谋求共同的利益。后来因为华人势力太大了,有好几万,当地土著居民也归附了好几十
喜欢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