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带着李勾、蔡德富外加几名护卫乘小船进了澳门,赖明金则带着船队上四名最好的大夫在十名亲卫的护送下由泉州上岸,一路南行至广州。船队则在柴坤的掌控之中,悄悄地进入了香港大屿山一带。
对于能安全的到达大屿山,梁明还是很感激陈奎的,正是清军战船中的海图使得他清楚的了解了南方海域的具体情形。实际上他应该感谢的是乾隆,要不是他勃然大怒之下钦命调令江南提督出战,梁明又怎会得到整个南中国的海图?换成是京口水师、或是两江的地方守备水师梁明就是全歼了也不过是一块区域海图罢了。
大屿山一代此时是荒凉一片,梁明这百余艘船只藏了十天半个月的还是可以的。
而此时的王权则正带着执掌的后队战船四处出击,找谁的麻烦呢?贼匪。为什么不说是海盗,那是因为此时的南中国海真的是“风平浪迹”,各地州府嘴中的海盗只不过是三五成群的劫匪,离海盗差的十万八千里。
梁明知道中国的海盗要在十年之后才会真正的发展壮大,《发迹》一书中的红、黄、蓝、白、黑、紫六旗海盗是真正存在过,也牛叉的了得,可场面还要等上十一二年,现在偌大的南中国海还真的没一股百人以上的“海盗”。凭王权船队的实力自然是可以横行无忌的,出去转几圈不管能收编多少,总是个收获不是?
ps:对于海战的结局实在没什么不合理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张保仔。
此人堪称“第二郑成功”。他15岁那年随众出海捕鱼,被郑一掳去。(郑一,红旗帮帮主)郑一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这样,张保仔就被迫“落水”,成为“海盗”。后来当了小头目。郑一死后,郑一嫂接操夫业,看中张保仔。“明为主仆,暗为夫妻”,大权也逐渐落到张保仔手中。张保仔做了船长.早期称霸珠江三角洲.曾经一次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最盛时,拥有大船8oo多艘、小船1ooo多艘,聚众达1o万人。
各位,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啊。想想看,仅靠火炮的威力,而没有相应的大型战舰,与军力绝对占优的敌军混战绝非明智之举。
喜欢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