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让坐在旁边的孙家鼐是浑身不是滋味,按翁书平的这说法他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了,看着时不时嚣张的朝他乱瞟的李鸿藻他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为了挽救他在翁书平心中的地位他赶紧插言道:“兰孙分析的是头头是道,但实情如何谁又能保证,小亮出谋虚虚实实,兰孙你又怎么能保证你想的不是小亮早就算计好的诡计,为的就是以虚盖实。说不定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刚才还得意洋洋的李鸿藻突然被敲了一砖头,这让他有点措手不及,确实他说的也不过是猜测,他也不敢拍着票说事情一定是这样的。混官场的谁不知道给自己留后路,凡事都别把话说死了,谁知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风水是怎么转的。
当然李鸿藻也不能什么都不说,要不然刚刚在翁书平那里建立起的形象就做了无用功,所以立刻他就耍起了太极的功夫:“当然燮臣兄刚才的推断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只是可能性很低罢了。眼下情况不明我们决不能妄自行动,更何况若是我们大军一动,以小亮的老辣怎么会毫无察觉,恐怕到时候哪怕是小亮真的准备自断臂膀也会因为我们的进逼而停止。以在下的看法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做好两手准备,等情况明了之后我们再下手不迟!”
李鸿藻说的这些等于是废话,什么狗屁的以不变应万变,说白了就是怕出错不敢动,但为了显示能耐他也只好故弄玄虚。当然孙家鼐也不是什么好鸟,他鼓动翁书平出头也不是为了为国分忧,说白也是想在翁书平那里显示本领而已。所以绕来绕去皮球又被踢回了翁书平那里,到底该怎么抉择那还得他自己拿主意。
其实这也很正常,谋士是可以帮你分析问题出主意,但是做决策这个活他们干不了,可翁书平偏偏又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耳根子软所以处事总是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结果总是一事无成。
当然这回他也不能够免俗,平心而论李鸿藻比孙家鼐不管是推断还是建议要高明得多,政治上沉稳总比盲目的冒进要强得多。但是翁书平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他想要成功但又下不定决心,踌躇之下干脆是谁的话也不听。
思考了良久他才颓然道:“若论智谋我等是远不及小亮,正所谓扬长避短,不管这是不是小亮设下的全套,但总归是有阴谋。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不必理会小亮搞的这些花招,只要我们不为所动他也自然无机可乘,管他是自断臂膀还是耍苦肉计,我们都不用去管,随着他折腾去!”
这是什么狗屁理论?如果说这话的不是翁书平,估计孙、李二人会联合起来抽死这厮。但这既然是翁大人做的决定,他们俩除了在心中腹诽之外也不敢多说些什么。
如果这件事就只是到此为止,那么结果自然是无关痛痒的,但是不管是李鸿藻也好还是孙家鼐也好,这两个人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屈居人下的马仔,投靠翁同和披上清流的外衣不过是他们的进身之阶罢了,而现在这么好的讨好皇帝博取名声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任由翁书平的一句废话而放弃呢。
喜欢海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