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殡仪馆车间,午后的阳光亮得耀眼。白云在山上环绕,远处的绿树蓊蓊郁郁。令人心生感慨:人生是多么短暂,生活是多么美好!只有将短暂的人生投入到火热的生活,才能在生命终结时心无遗憾。
美国女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在外太空凝望地球时曾说:“此刻,地球上也许有数十亿人正去上班、上学、踢球,然而从这里望去,地球上的一切却是如此宁静平和。这是一个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的确,人看不清楚时,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站在空间、时间、生命的尽头,这些有高度有距离的地方,确实能“望峰息心”、“窥谷忘返”,许多事情就可能豁然开朗。在洞悟人生之际,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方为人生境界。正如这些普通的女子,身处特别的地方,依然能够开心平静地生活,热情地工作,善意地爱人,着实令人敬佩给人力量!
那几个女实习生走出火化间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天中午大家都没有吃饭,尤其是派出所的那帮学生,当然清泉本来也没有安排他们吃中午饭。
人只有在生死之间和饥寒交迫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人生的真谛。
所有人又回到了员工活动室内,几个中午吃过饭的殡仪馆员工也过来旁听,他们也想看看这派出所和殡仪馆交流的新鲜事,刚好也是休息时间,陆地安排他们坐在圆桌后面的凳子上旁听。
“下面是h丹市调过来的四位火化师,他们是我们这里的英雄火化班,四个人不但要完成每天的火化任务,而且还要维修和保养设备,具体的工作情景,还是让他们谈谈,和大家交流交流。”陆地这次把四个男火化工推向了前台。
这四名火化工不简单,被大家尊称为火化师,当然和女子火化班有着很大不同。
他们,不能对人笑。
他们,不能说再见。
他们,其实很孤独。
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的世界过去在h丹市和现在在铁石市第一殡仪馆的相似,几乎就“定”在一个两三百平方米的车间里,那里总是炽热高温、烟雾缭绕、火光跳跃。
这个车间里,他们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世人叫他们火化工。
但走近他们却发现,他们的工作不是机械的劳力活,而是需要技术,也需要道德,尊称“火化师”,一点不为过。
火化师的生活,讳莫如深,却写着艰辛。
他们是离死亡最近的人
殡仪馆内最核心的一部分,是一个两三百平方米的火化间,而送逝者走完最后一程的,是4名火化师。送他们最后一程时,都视他们为亲人。
火化师的班长从员工活动室内的报纸杂志专柜中,拿出了一份报纸,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各位派出所的同志们,大家好,我这个人嘴拙,不太会讲,这里有一份去年一个记者去我们火葬场采访的报道,我看说的比较实际,也写的比较好,我也不太会念,就让小刘给大家读读,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问我们四个。”班长说着把报纸递给了那个叫小刘的实习生,小刘现在拜这个班长为师,又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接受了班长交代的念报纸的任务,当然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个人发挥。
“班长让我念,我就念一下吧,这份报纸是一个记者采访他们的平凡一天。以下是报纸内容:
、、、、、、这天上午,h丹市殡仪馆火化间,按照约定的时间,当天第一具遗体会在10点半送到。
做完开工前的检查电路、高炉、燃料等准备工作后,有点闲暇,火化师吴师傅招呼我们喝茶。看着火化师们的衣着、面庞和双手,都很干净,最初犹豫的我,最终喝了茶。
“你胆子很大,很多人不敢在我们这喝茶,这里面的东西不敢碰,即便是死者的家属。”吴师傅说,他们自己早已克服了最害怕的阶段,现在已然习惯。
每位火化师,都是由接尸员当起,也是在那时,他们克服了恐惧。
14年前,吴师傅32岁,从玻璃厂下岗,有人介绍他到殡仪馆工作,那时,工资尚可,迫于生存压力,他去了。
第一次和同事去接尸,是一起凶杀案的死者,当时,人已死了好几天,身体已腐烂,还长出尸虫,吴师傅当场吐了,过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不敢吃肉。
“我那时就想放弃了,看都觉得害怕,何况去抬?但那时要养家,就想着,要不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这时,前辈传授了他秘诀。“他们告诉我,无论是什么样的死者,都把他想象成自己的亲人,尊敬他,这样自然不会害怕。”
慢慢地,手术台上、高速路上、铁石江里、高楼楼底、车轮下逝去的生命……送他们最后一程时,吴师傅都视他们为亲人。
送别时对逝者的敬畏
火化间的前堂,家属或是悲恸大哭,或是凝视默哀……
而把遗体送入火化炉前,火化师会要求家属最后鞠一个躬。其间,火化师不能微笑,不能道别,因为,他们敬畏逝者,尊重生者。
10点半左右,第一具遗体送达。
看上去,这是个大家族,几十名亲属在前堂,悲痛欲绝,送别仪式后,棺材被送入火化炉。
一旁的张师傅,面无表情,不过,他的眼神里,有几分凝重。他示意家属站好,给眼前的逝者鞠个躬,最后道个别。
张师傅说,看着家属与亲人最后的告别,他们也会想象着,死者生前有
喜欢身火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