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武备,武事文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孔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儒家讲究温文尔雅,也知道注重武备——光有文事,人家把你的善意当作软弱可欺。所以文备、武备同样不可荒慢和懈怠。
赵猛将一套拳术教完,便停下来见清泉。
“就等着你来呢,听说你最近很忙,就没敢去叫你!”赵猛拉住了清泉的手,一帮学生也围了过来。
“叫清校长!”
“校长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喊道。
“这?”清泉不明所以。
这时屋里上课的学生也涌了出来,于之春改了发型,一番轻轻爽爽的打扮,英姿飒爽的推着赵大力跟了出来。
清泉知道,过去的事已经过去。
“于老师好!”清泉向于之春打招呼。
“我只是给小朋友们带下课,怎么好意思叫老师?”于之春用手臂推了一下赵大力。
显然赵大力对清泉还有成见,并没有主动打招呼。
“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课,我觉得叫声老师不为过分。改天我叫人将教师资格考试用书给你们寄过来,你们不能去大学再学习,但你们可以自学考试,到时一旦考过,我便向市教育局给你们正式下发我们学校教师的聘书。到时你们都是国家的正式老师!”
在农村,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大上的职业,莫说一家出一个老师便可让全家甚至全族荣耀,如今他们赵家出了三个,即使赵大力全身好似瘫痪的样子,也能当上教师。赵猛心里那个感动和激动真是难以言语,于之春高兴的喜极而泣,赵大力虽然没说话,但看上去也很高兴。
“清泉,你来一下!”赵猛不容分说的拉着清泉就往家门口走。
清泉跟着赵猛来到门口,学生们好像知道赵猛要做什么,搬凳子的搬凳子,拿锤子的拿锤子,一改刚才的嬉笑热闹,大家很严肃的样子。
来到赵猛家的大门口,赵猛指了指上门框的位置。
清泉一看,那个地方好像专门给新砌了个牌匾的位置。
文武学生分站在大门两旁,好像是事先排练好的一样,整齐而肃穆。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男一女两个十几岁,但身高相差无几的两个学生,两人手中共同抱着一块盖着红布的牌匾。
大门下面的门框已经被赵猛锯掉了,原因是怕绊到学生,也为赵大力出入方便。
“这?”清泉被赵猛弄的云里雾里,刚才赵猛叫自己清校长也是这个表情。
“请清校长揭牌!”赵猛将一根棍子递给了清泉。
清泉瞬间明白了,但他没有接棍子,而是用双手慢慢掀开盖牌子的红布。跟着一股清新的木头香味扑了清泉的鼻孔,让人精神为之一震。
只见,一块古朴方正的木牌正中,用隶书刻着四个耀眼大字——清泉武校!
那个“武”比其他三个字还要大一号,那一捺,如一把青龙偃月刀,正放在“武”架之上。
清泉楞在那里,这?
百年大计,应该是千年、万年大计,教育为本!
清泉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现在的心情,清泉只是做了他认为他应该而想做的一点事情,如今却被人铭刻在校名之上。
清泉想拒绝,把清泉两字改成铁石,但学生们扔下发呆的他,乒乒乓乓的已经将木牌钉在了大门上面。
“清校长,等过些天我去趟市里,买点金水,将这个木匾再裱一下、、、、、、”
“猛叔,你说我何德何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这里?我看你还是把这个校名改改吧,另外以后也别再叫我什么清校长、、、、、、”
“清泉,你错了,我问你,这个学校是谁让建的?”赵猛显然对清泉的谦让不高兴。
清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牌子是我刻的不假,但这个名字可不是我起的!”赵猛大声的说道,显然是要说给众人听。
“清校长,名字是我起的!”这时一个女孩大声喊道,然后站了出来。
清泉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约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虽然一身破烂,但却眉清目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正看着他。
“清泉,这个孩子叫于招弟,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今年十一岁,奶奶前几天死了!”
“她奶奶去世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招弟也是昨天跟我说的,她说要等爹妈回来,让爹妈看一眼奶奶再下葬!”
“你是说招弟一个人和奶奶的尸体陪伴了几天,昨天才告诉你?”
清泉现在终于明白那些村民拼命干活,想挣那些工资了。铁石山村是如此的贫瘠,困苦,还要无奈!
一个人去世,竟然好多天没人知晓,如果不是因为招弟这个孙女,估计直到化为一堆白骨怕都无人知晓。
因为他听赵猛说,招弟的父母又在城里生了一个孩子,如今已经是两年多没有回来了。
清泉走到招弟跟前,半蹲了下去:“你为什么用我的名字呢?”
“我们铁石山村如果没有你,永远还是铁石山村,更不可能有武校,当我从赵老师那里听到你的名字时,就觉得用清泉武校比铁石武校好听。你看,清泉听上去多么有灵气,有绿绿的清山,又有潺潺的流水,而铁石,就是硬邦邦的石头,多难听!”
“哈哈、、、、、、哈哈、、、、、、”众人笑了,为招弟的率
喜欢身火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