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在吴悠他们这里还在为着嫁娶这种小事的烦恼时,一场轩然大波已经悄然掀起。//欢迎来到阅读//
余县令因打定了主意要落安家面子,所以下手时毫不留情,等事情做完了才知道后怕。但这老头倒也有些胆气,害怕时并不是登门道歉赔礼求饶,而是一咬牙去了自己的上级那里,拿出了搜集到的关于安家鱼肉乡里,目无王法的证据。
平心而论,这些东西倒也没有什么出奇,一旦家族大了,多多少少都些枯枝败叶,根本算不上毛病。往常到任的地方官员要靠地方大族来巩固统治,对着这事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安家也没曾想到收敛。可如今谁知道这不是问题的小问题在县令的手腕下全部成了大罪,所以安家立刻行动了起来,迅速用着自己的关系网四处活动,力图把余县令拍死。
余县令是个资质平庸的人,但是这人有一好处,就是听话,或者更确切的说,豁得出去脸。他本来在岭南做一个小官,蹉跎了几十年,那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最后就托人走了个关系,认了一个比自己小近二十岁的人为干爹。虽然这在官场上已经是笑话了,但这干爹的来头可不小,乃是太子身边的近臣。他在家族中年轻又有才干,被外放出来做地方官,主要就是为了锻炼能力以及营造自己的关系网,将来为太子服务的。因着存了千金买马骨的心思,所以对于极尽阿谀之事的余县令也不亏待,把他从岭南弄到了这里,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
本来余县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去哭号时,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打算听之任之好了,反正这余县令差不多也该致仕了,为着这等人耗费心力不值得,可谁知道,他这边罢手,安家那边却没有打算松口。
安家另一脉有人做到了吏部考公使,这个人颇为灵活,他到地方上来,一是负责考评地方官员政绩,另外一方则是存了寻衅的心思的。他之前曾经拜入来俊臣门下,这会儿手头上遇到这案子,察觉到余县令的上官是太子的人,便反口诬陷余县令无所作为,欺压地方百姓,险些激起民变,而刺史无察人之能,有渎职之罪。这样一来可以解除家族危机,二来也可以砍掉太子爪牙,自己立上一功。
若是换了来俊臣来亲自罗织罪名,便不会用这等小儿科的理由了,要知道渎职这种罪可大可小,并不能把人钉死,不如造反来的有效。可是那个考公使业务不熟,胆子又小,闹出了事却又不敢把问题闹大,于是弄了个不上不下,激起了对方的警惕心。
所有的事情但凡牵扯到派系之争,便会无限复杂化。余县令的干爹,那个刚及而立之年的刺史可是前途大好,忽然被人咬上了这么一口,自然怒不可遏。何况来俊臣的凶名远播,连宰相皇子他都敢诬陷,何况他一个小地方官,所以刺史立马书信回家,求父亲指点。
太子一系的人知道这事情,立马看出这个事件中的转机,因为时间仓惶,诬告之人的证据收集的并不全面,所以他们还有反击之力。于是刺史立马上书自表,又将安家暗自打造军械的证据上交,证明这伙人才是真的想要“谋反”的,而他们的目标,自然也不是仅仅为了对付地方上一土豪,而是明显将矛头指向了来俊臣这个酷吏。
来俊臣这些年来骄纵跋扈,京中官员无不将其恨得咬牙切齿,这次既然得了机会,那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有的没的证据通通往皇帝那里飘,一时间群臣激奋,似乎不杀来俊臣不足以平臣心。
当然,除掉一个来俊臣只是小害,向来四处蹦跶怂恿武皇杀掉诸李,立他为太子的武承嗣更是招人嫌,鉴于来俊臣跟他之间的暧昧关系,其他人觉得这或许也是个诛奸臣清君侧的机会,所以那些个为了匡扶李唐的遗老遗少们又骤然发难,将矛头对准了武承嗣。
来俊臣虽然久经宦海,但是也少见这种势头,先是顿时吓得够呛,等回过神来又凶相毕露,想着反正这群王八羔子跟自己作对,那么便也不用对他们太过客气,遂派出手下人四处打探消息,罗织了一群王公大臣谋反的“证据”,跑去跟武皇哭诉,说这些人被她识破了计谋要害他。
若是在平时,来俊臣这番哭诉,武皇也差不多都会允了,但可惜他昏了头,罗织的人太多。武皇稍稍翻看了一下,大臣王公们便不必多说,但问题是她的儿子女儿们都赫然在册。像是太子庐陵王相王,她还略有些相信,但是她的两个女儿也在其中,这就有些说不通了。相比较处处跟自己作对的儿子们,女儿们则显然更加温柔乖巧,又不涉政治,怎么可能参与对自己的造反?
何况,儿子女儿通通起来造反自己,这本来就说明她做人有问题。试想一个连儿女都不敬服的皇帝,天下有谁会敬服他?
来俊臣向来喜欢拍马屁,这回可是拍错了地方,所以武皇怒的摔了奏章,让他滚出去。不过碍于以前的情分,倒也没有责怪的,但是来俊臣本来如惶惶之鸟,眼下又被如此对待,顿时心中惶恐至极,索性开始抓人入推事院拷问。
来俊臣这种疯狂的举动,激起了朝臣的更大反弹。为了立功也好,为了保命也好,弹劾的力度开始前所未有的大,告状的人也更加的多,连着一直置身事外的两位公主都参与了其中。
这个时候的武皇,共有四子儿女,长子李弘比历史上更早夭折,次子李贤在
喜欢混在新唐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