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望着王贲,目光幽深。
他清楚王贲的担忧,也理解王贲为了王氏一族未来铺路的苦心,只是他是一国之君,王贲有功劳,他不能不赏。
毕竟如今的王贲,代表了大秦帝国三军将士,只有重赏王贲,才能激发三军将士的士气。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对着王贲摇了摇头,他绝对不会是同意王贲的要求。
……
“武安君,朕不是一个容易嫉妒的皇帝,十万户的封赏虽然在大秦帝国地历史上一直没有过!”
“但是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而且武安君的赫赫战功,值得朕如此封赏。”
“若是以武安君如此泼天之功,朕都不能封赏,如此一来,老秦人何人还会为朕而战,为大秦帝国赴死!”
胡亥摇了摇头,对着王贲一字一顿,道:“上将军,今日朕召集你前来咸阳宫,不是因为封赏之事。”
“封赏之事,朕心意已决,上将军不必担心,只要是为了大秦帝国做出了贡献,就应该得到足够的殊荣。”
“若是没有上将军,只怕是这一次大秦帝国必将会被山东乱贼划分,朕也将会变成一具尸体。”
“封赏之事,上将军不必多说!”
……
胡亥目光幽深,沉默了片刻,方才将目光落在王贲的身上,道:“上将军,想必左相与太尉的书信,你也已经看到了!”
“朕的意思,你也应该能够想到,对于修法一事,你有何想法?”
闻言,王贲沉思了一会儿,在心底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方才对着胡亥一拱手,道:“禀陛下,臣确实收到了太尉与左相联名的书信。”
“两位大人也没有多余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让臣就修法一事,劝谏一下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太尉的意思是陛下在此刻修法,有些操之过急,应当在大秦帝国休养生息之后修法。”
“而左相的意思是,秦法乃大秦帝国地根基,绝对不能轻易修法,否则会动摇大秦帝国地根基。”
……
王贲没有回答胡亥的问题,而是对着胡亥解释了一下,然后才在胡亥的目光下,一字一顿,道。
“陛下,如今刚刚经过山东诸国合纵伐秦,我们虽然守住了城池,但也是损失惨重,臣以为修法一事,陛下是否应该在行考虑一二?”
王贲对着胡亥劝谏一声,他不是反对胡亥修法,而是觉得胡亥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与太尉的想法一样。
属于保守派,却不是彻底的保守派!
“上将军,以你之见,可知秦国,与大秦帝国的区别?”目光一闪,胡亥指了指地图,对着王贲,道。
“禀陛下,秦国只是一隅之地,而大秦帝国乃是始皇帝陛下兼并六国,方才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这一刻,王贲的眼睛之中有光,对于他们而言,始皇帝就是信仰。
“嗯。”
微微颔首,胡亥幽幽一叹,对着上将军王贲,道:“正如上将军所言,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也是大秦帝国根本制度的建立环境,不管是秦法,还是耕战体系,都是为了战争,为了统一!”
“正因为如此,在商鞅之法以及耕战体系下,这才有了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三代君王大展宏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他们靠的便是商鞅之法,靠的便是耕战体系!”
说到这里,胡亥饮了一口茶水,对着王贲继续,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当时父皇自信万分,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天下自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以说父皇该做的,该想的都想到做到了。”
“天下安定,父皇自以为,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个时候,胡亥直视着王贲,幽幽一叹,道:“结果上将军也看到了,短短数年,偌大的江山便分崩离析!”
“当然了,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朕,但是这期间,我威震天下的秦军的表现,我国人百姓地表现,都可以说是差强人意!”
“在朕看来,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秦法森严,以往有着战争危机转移国人注意力,自然不会有事!”
“但是当中原大地一统,没有了战争转移目标,国人百姓自然是感觉到了秦法森严,心有不满!”
“而且耕战体系,一耕一战,在商鞅之时,大秦帝国处于生死存亡之秋,那是一个大争之世。”
“所以,在那个时候战为第一,耕只能是第二,只是为了辅佐战而已。”
“而一旦天下一统,这个次序必须要得到转换,天下安定,举国上下应该休养生息。”
“应该是耕为第一,战甚至于在治之后,所以,必须要修法,要不然这不仅影响
喜欢帝秦霸世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