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定睛看去,石料已经变成半透明的一块。又让土根加了把火,直到石料几乎完全透明,才让铁良用铁钎穿了,拿出炉来。
仔细一看,透明的一块晶莹之物,像白瓷,却透亮,像白玉,却光明。
四人一阵欢呼,连在里面忙活的凤磊等人都被招了出来。
那块“圣石”还在炉口,软软的似要坠下,铁良将手中的铁钎慢慢地转了几下,仍放在炉口。
“《抱朴子》上说:‘外国有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看来,这东西做个水精碗是不错,但却不是用五种灰炼成的啊,只用了两种,古人也有错的时候。”苏柯在一旁道。
这个死啃经书的书呆子,终于也开始疑古了,有进步啊,李玄在旁心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这观点一定要跟师兄们好好沟通沟通。
“水精碗?好主意!”铁良在边上听了,顿时心中一动。小翠今儿过生日了,正好弄个水精碗给这丫头当礼物!
他不愧是冶炼大师,立即两手开工,一手用钎,一手用钳,边转边用钳子弄出一个碗的形状来,然后让林瓒夹住了碗底,用圆铁慢慢压出碗口,再转得几转时,这一只水精碗便成功了!
大伙欢声雷动,这水精碗太漂亮了!简直就像是白玉做的,放在明光下一照,真是通透纯净的,只是里面有些气泡而已。
苏柯心道,小九这个疯子,还真被他说中了,有了这玩艺,不发财都难啊!
忽然他好像想起什么来,思索了一番,奔回洞中,拿了本经书出来道:“小玄,你看这里写着‘秋石可作白玉琉璃’,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小子,不仅开始疑古,连眼见的事实也怀疑啊!真是好样的,怀疑就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啊!
但苏柯的这个问题,李玄也不明白,他只是觉得,白石英和白垩这两种东西,要烧出玻璃来,实在是太费时了,半天才烧出那么一点点来,根本就不可能大量生产啊!也许还有其它的配方吧,或者可以添加某种东西,来降低两种石料的熔点?
“秋石是什么?”李玄对秋石完全陌生。
“古歌有云:淮南炼秋石,黄帝纷纭,有炼小便为秋石者,有烧草木成灰淋霜成秋石者,还有人干脆就把硝石叫做秋石!”苏柯对丹经实在是太熟了,出口便来,真不愧是活字典啊!
李玄觉得,这白玉琉璃肯定是指玻璃,在大唐,被叫做“琉璃”的,一种是外国传来的有色玻璃制品,其价格极为昂贵。有些是因为浮屠把它做为宝物,如七宝琉璃。而通常所指的琉璃,却是上了彩的瓦片,用于宫室或佛寺的建筑。玻璃二字,在天宝年间,肯定是没人知道的。可这卷《白雪圣石经》的出现,却是令李玄极为吃惊的。看经中文字,写此经的炼师肯定没有去过西域大食一带,他又怎么知道这玻璃的制法的呢?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炼师在服石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炉火之中偶然得到的!所以,这种玻璃,是中国炼师独立发明的!
李玄笑着对苏柯道:“柯兄!我要你作一篇《玻璃考》,把古往今来所有关于琉璃和玻璃的文献考证一遍,然后确立我大唐炼师在玻璃烧制之中的独创发明之功!”
苏柯闻之呯然心动,击掌道:“我一定考证出来!”
可是“秋石可制白玉琉璃”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干脆,做实验!既然秋石有三种说法,用小便显然是不可能的,排除掉!用草木灰,完全有可能,草木灰大概就是碳酸钾吧,李玄依稀记得。而硝石,是*,这是现成的,第一步,就用硝石加入原料一起炼,看结果!
说干就干,李玄立刻取来硝石,又将石英白垩两种原料与之混合,当然是称了斤两的。以主料二种各五斤,而硝石只用半斤,再开始烧炼第二炉。
令人吃惊的是,第二炉出乎意料的成功。加入硝石以后,没到两个时辰,那基料便软化了,不久便烧成透明的一块。
李玄想通了加入硝石的妙处,这硝石,应该是能够降低玻璃熔点的助熔剂!这样,烧玻璃就变成容易多了!
李玄让铁良缓缓取出,他依稀记得,玻璃是要经过退火的,否则会很脆!可究竟怎么退呢,他也不知道,只好减慢速度,始终让那块缠在铁钎上的基料在炉口,保持一定的温度。
“土根,快取两块钢镜来,就是炼胤铁神丹剩下的,镜面光滑的就可以。”
等土根取来打制磨光的“神镜”,李玄便让铁良将那块烧熔了的玻璃料放在两镜中间,然后慢慢加压,想把那它压成一块“平板玻璃”。
等冷却后,李玄拿起那块玻璃,放在案台上一看,果然下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透明度极好。
成功了!大伙的高兴简直无法形容。
李玄道:“这玻璃有用处太大了,可以做成平板,装在窗上;可以制成器皿,用来炼丹,你就能看见里面大丹的变化了。也可用来饮酒!哈哈,还能制成镜子,兄弟们以后不用再磨镜了。还有,能做成透镜,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
“啊?”大家都傻了,怎么那么多的新词儿啊,都没听说过!不过,信这小老九,没错!老九不是一般人!是神人啊!
当天晚上,青霞洞又是一个欢乐之夜。
喝了几口烧春酒,大家都是面红而赤了。铁良高兴地叫过小翠,递给她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精碗”,
喜欢回到唐朝当炼师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