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现在总算明白了那些很“牛”的古人常说的一句话:“藏之名山,以待后人!”这里面,透露出孤芳自赏,不被世人理解的寂寞。可是,这些真正的能够改变人类的实践和思想,藏在深山里,万一没有能被后人发现并理解,那将如何?那就会被永远的埋没。悠悠千年,也不知沉埋了多少杰出人士的闪光思想和伟大贡献,炼师,作为这个群体的主流,常常不能被人理解。人们虽然崇拜,但却只能看着他们的身影,缓缓消失在“云深不知处”。
太傻了!功成身退,名隐深山,有谁能知道,有谁能理解?李玄心想,我来到这个世界,便是要将这些藏在名山的东西,发掘出来,推而广之,造福世人!
李玄发了一通感慨之后,才发现洞里的师兄们都看着自己。知道这《五金粉图诀》自己一下子是弄不明白的,一定要细细研读过以后才能开始试炼。师傅已经下山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开一座造酒坊,烧制“剑南烧春”了。这么好的生财之道,谁也不会视而不见。
李玄当即跟众师兄商量,把山上的人分成了三组。二师兄铁良和五师兄林瓒,加上土根,三人研究造一座新型的炉窑。因为炼钢炼铁烧瓷烧玻璃,都需要一座能够达到极高温度的熔炉。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要先找到耐火材料,所以李玄让三人从洞中现存的矿石及各种陶土中筛选,先用小炉试烧,找到相应难以烧化的材料。
黄庸则专门寻找一些带有香味的花,浸泡后用新制的蒸馏器提炼,继续找到不同香型的香精油。
李玄自己则仍与苏柯、凤磊组成三人小组,专门研究那五卷经书中的黄白术。
众人都觉得这样分工挺好,分头便去忙碌。可怜年龄最小的李玄,反而成为分派任务的“大师兄”了。
李玄的三人组首先进行文字工作,把《五金粉图诀》的第一卷,先用楷书抄写一遍,然后分析其内容。李玄毕竟是个文科生,弄点诗词古文还凑合,可是要让他很快地理解这些像天书一般的炼丹经书,急切之间,总还有些困难。因为书中所写的各种药名、地名、器具的名称,完全让他一时摸不出头脑。
“有空一定得编一部炼丹辞典!”他心里暗暗发发誓。否则谁也搞不清楚水银有十几种别名,而有些重要的东西,都用隐语。比如“庚”就是指“金”,炼师们的思维实在是有些古怪,非要绕几个弯子才行。
看了半天,还是在苏柯的帮助下,李玄才终于明白,狐刚子在第一卷中记载了金银矿的找矿方法、采矿及提炼技术。这第一卷,根本就不是变化金银的,而是真金白银的从天然矿石中提炼。
这真是一位伟大的实干家,他跋山涉水,遍访山川,记下了许多金矿和银矿、铁矿、铜矿的地理位置,甚至怎样判别矿藏的大小,识别真假。
“其金矿若在水中,或在山上浮露出形,非东西南北阴阳质处而生,大小皆有棱角,青黄色者尺是铁性之矿,其似金,不堪鼓用。此乃愚人金也”。
“愚人金?”李玄觉得古人有时真的很搞笑。咋不说愚人节呢?老祖师啊,你不是弄了本经书来愚弄一下我的吧。
苏柯在边上指着这“愚人金”三字道:“此亦为‘金牙石’,其下有‘自然铜’,非真金也!”
再仔细看下去,才发现狐刚子绝对算是个伟大的地质学家加矿物学家。他不仅描述了找矿的方法,还给出了如何从金矿中提炼纯金的方法,分为三种,一种是“出水金矿法”,李玄估计那一定是从水里淘出来的沙金的提纯之法。另一种是“出山金矿法”,就是将山中开采的金矿提纯的方法。用了很多种药物,如胡同律等,李玄根本不知它是何物,只好跳过不看。
第三种是“作炼锡灰坯料炉法”,李玄实在是看不懂,倒是凤磊看了后说:
“此法原来是传自狐刚祖师啊,今日所言的‘灰吹法’,乃是提炼金银的不二法门啊。”
李玄可不知道什么叫“灰吹法”,如果他是个搞科学史研究的,也许就会知道,这种方法,不仅古希腊人在用,而且在中国,也一直沿用到清朝。
“此‘炼锡’非锡,实乃铅也。以铅与金银先合,去掉杂物,再使铅熔去,留下真金银。祖师爷真神人也。”凤磊毕竟有炼丹经验,他一眼便看出了这灰吹法的奥妙。
听他这么一说,李玄也有些似懂非懂了。铅的熔点很低啊,先跟矿石中的金银结合变成合金,会沉到炉底,上面的矿渣便是杂质了。再把这铅与金银的合金重新炼过,在灰坯中分离开来。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由于没有金矿银矿石来试炼,这些方法只好跳过。李玄幻想着将来,能组织起一支考察队,对狐刚子记载过的地点去勘察一遍,说不定会找到较大的金银矿,那该多过瘾!
李玄三人再往下看时,看到了“石胆具蚀气,炼之,入万药皆神!”这样的字眼。
“什么是石胆?”
凤磊随手从药罐里取出一块石头,递给李玄,道:“这便是石胆了。此物本草经又名胆矾,方家多称为棋石、立制石。”
李玄只觉这石头入手很沉,颜色青绿,还有些纹理,看起来十分漂亮。
再看那经书中的文字“炼石胆取精华法”:
以土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便宜精薰,使干。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
喜欢回到唐朝当炼师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