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边口袋挪到右边口袋,汾河学府看似啥也没捞着,其实却得到了出口指标和退税,貌似单单退税一项就足以把贡品这点损失补了回来,剩下的算搂草打兔子。
同时王勃也没忘记要求李绩利用军方的人手帮王勃搜集各种东西,特别是一些奇特的物种和矿产,由军方出面来做这些事情一来便于掩人耳目,另外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这些还不够,还得通过这件事将薛仁贵摘出来才行,反正他明年也要去辽东跟高丽人开片,还不如提前一步铺好路。
这便是前面的两道凉菜了,接下来还有两道热菜。
之所以薛仁贵看到薛丁山出息了还皱眉头,便是因为薛仁贵并不想薛丁山再像他一样混行伍出身,用他的话说:“老薛家叔父我一个人当大头兵就够了,顶三辈子人了,而且身份遭人忌讳,还不如默默无闻做一个富家翁来得爽利。”
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因为不让薛丁山混军伍他指定不干,让薛仁贵认下儿子也不行,那样还是掉到同一个坑里。
王勃也认为薛仁贵认亲不好,这个问题王勃有膏药,还是一贴就灵的那种,他这里有更好的渠道,王勃有个师叔很有来头,便是大唐朝鼎鼎有名的、文武双全的、历经三代而上宠不衰的薛收薛大人。
薛收是文中子王通的得意弟子,加上薛收也会做人,能力强办事牢靠还捋得顺李世民的毛,唯一可惜的是薛收短命无福,早早地没了,但这样一来反而让李家念念不忘薛收的好,这也是薛收的儿子薛元超圣眷隆隆的原因。
而且王薛两家素有往来,薛元超遗传了他老爹会做人的优点,也是一个懂得烧冷灶下闲棋布冷子的高人,李义府被贬时他力排众议帮李义府说话,也因此被生了病,外放为饶州刺史。
现在李义府刚刚重出江湖,薛元超自个儿反倒变成了冷灶,正是点火的好时机,过了今年薛元超的仕途就上了快车道,到时再勾搭成本就高了。
再加薛丁山与薛元超同为河东薛氏族人,走薛元超的门路混个出身不是问题,王勃还提出让薛金莲认下薛元超这个叔父,这样王薛两家便成了姻亲,只要不受薛仁贵的牵累,薛丁山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同时王勃还知道,王家跟薛家成为姻亲,能了薛元超的两大夙愿,薛元超做梦都想跟山东五姓攀上亲,这样可以提高门庭,山东五姓掌握着当下世间的文脉,是文人便以站在山东五姓的阵营为荣。
至于薛元超的另一个愿望更简单了,他希望能参与编修国史,为什么,文人爱名,编了国史大名就永留史册了,现在嘛,王勃能拿出来的超过了薛元超的预期,他打算聘请薛元超就任汾河书社总编纂,一举把他座到当世文宗的位置上去,天下经卷出汾河,汾河笔墨由元超,用这句话来当敲门砖,由不得他不动心。
当然,总编不止一个,这招王勃还是要多用几回的,一招鲜咱得吃遍天。
最巧的是薛元超是武媚的人,跟李义府关系也不错,到时薛丁山进了军伍额头上便会贴上武氏标签,几十年的干饭随便吃,而通过这番借力打力隔山打牛,老王家也能暂时缓一缓刀剑双侠的火力,更能在武媚那里挂上号,同一体系总不好打压吧,没功劳也能献点苦劳帮个闲什么的,用王勃的话说这叫打入敌人内部,潜伏的干活。
这番谋划来下,等于为薛丁山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可敌占区瓢把子他爹还不满足,他又提到了张士贵张老将军,这个话题王勃是当真感兴趣,于是他问道:“张老将军妒忌贤能之名实否?”
王勃这么问是因为张士贵明年会向李渊和李世民报到,人死帐消盖棺定论,他也是好奇《隋唐英雄传》中写的张士贵到底有几分真。
可薛仁贵却支吾起来,最后迫不得已才道:“叔父便是想为张老将军家人和军中同袍谋些家用之财。”
王勃奇了,照理说要是张士贵真的有打压薛仁贵,没理由薛仁贵还要倒过来帮张士贵谋福利啊,想不通王勃再问道:“叔父确实出身火头军?不是被张老将军故意冷落?”
薛仁贵老脸通红道:“那是因为叔父太能吃了,而当时军粮又不足,张老将军将叔父委在火头军是为了让叔父多混些吃食裹腹,那时火头军的同袍均如叔父这般,所以火头军的战力反而是军中最强的。”
王勃没想到答案竟然是这样,可这也不对啊,薛仁贵被辕门三拒的事情又是怎么来的呢,王勃干脆打破沙锅问到底。
薛仁贵这次更不好意思了,憋了很久才道:“张老将军知道叔父的祖父跟李渊不对盘的事情,为了给叔父谋个出身,也为了消除太宗的疑虑,他干脆编出了这般故事来,这样一来便显得叔父忠勇,而张老将军自污后也没人敢将叔父的军功抹杀。”
王勃诧异道:“便是因为这般叔父才要为张老将军家里谋些营生来报恩?”
还算薛仁贵有良心,虽然他从不向旁人解释张士贵的事情,可心里还是掂记着张士贵的知遇之恩,他沉声道:“不仅如此,还因为张老将军为人耿直,从来不喝兵血报花帐,所以家财就有点那个,如果不找到可靠的营生,张老将军去后他的家人便难度时日,叔父的那些个同袍亦是如此,所以叔父……”
薛仁贵说到这里
喜欢长天一色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