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六日谈:失望之外是郁闷
本来最多容纳一千五百人场地,却被五千人挤的密不透风。
这些人,真心来听学的没几个,大多是来见识或者偷师刘杲的提炼“赤金”手段的。
刘杲虽然晓得从液体里面“提炼出纯铜”,在汉世是一种超乎寻常人想想的行为,但也没有料到能引起如此轰动。
也是刘杲后世思维与汉世风俗没有协调。
在后世,要是某人拥有一台制造真纸币的机器,立马将要面对国家暴力机关的严查。但是在汉世,却不然。汉世间,你若是能提炼出“赤金”,那就是国家承认的货币,人们只管你手中是不是“赤金”,而不会管这“赤金”是你提炼的,还是国家发行的。
这也是硬金属货币,才拥有的特性。
想想后世那流传下来的淘金热,就该知道如今汉世之人,心中有多疯狂。
可惜,这些怀着“偷师”念头赶来的众人,注定要失望。
刘杲紧急抽调部下,如郭闻、文丑,率领近百人全副武装的郡国兵,飞速赶来现场维持秩序。
而后,刘杲才开始登台讲解申韩之法。
这些前来学习“一坛清水捞赤金”的众人,听到刘杲讲起申韩法家经典,顿时失望无比,甚至还有人喧闹起来。若不是有近百人郡国兵,强行镇住场面,只怕会引起暴乱。
因为没有听到感兴趣的“提炼赤金”法术,众人都是扫兴离去,从巳时初{9点},到巳时中{10点},半个时辰内,便离去二千多人。剩下的人,大多是心怀饶幸,希望刘杲讲完这枯燥无味的申韩法典,再度演示如何“提炼赤金”。
当然,怀抱这个念想的人,也是注定是要失望的。
刘杲对申韩法典,了解并不深,甚至其中很多义理都弄不明白。也是因此,刘杲大多言论泛泛,只简单强调儒、法并存等等,根本不涉及法典根本所在,更没有提出什么新颖言论。
刘杲讲解申韩法典言论时,唯一亮点,便是提出“守法大于立法”这个论点。这个论点,因为在后世也广泛议论,所以刘杲对此了解程度,却是比申韩法典要精深的多。
法律,能够贯彻实施某种法规,远比今天立个条例,明天立个新法重要。法律规定再严密,宪法再经典,若是没有能让它贯彻实施的力量,一切都是白谈。
后世社会,法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而汉世,“有法不依”现象,比后世更严重。
便譬如“复仇”,本来汉世法典规定:“杀人者死!”。但是因为大复仇主义的泛滥,甚至皇帝的刻意倡导,把“复仇”定为至孝。
这么一来,复仇者,究竟是该处死呢?还是该言他至孝呢?在汉世,遇到这种情况,完全凭借地方长官的一念之私。也就是人治。
地方长官认为这是“至孝”,那么非但不会责罚复仇者,还会对此庇护,甚至举其孝廉。
若是地方长官,是法家,那么肯定会将复仇者定罪,诛杀了事。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复仇者,往往逃亡山间、他郡,隐名埋姓。
第一日讲《格物》,第二日讲《数术》,第三日讲《方术》,第四日讲《申韩》,第五日讲《天下》,第六日讲《杂论》,第七日休息。这就是刘杲安排的课程。
简单的来说,《格物》可当后世物理学;《数术》可当后世数学;《方术》可当后世化学学以及其他;《申韩》可当后世法律、政治学。
而《天下》,却是言后世地理学。汉世,诸如地理地图,都是被朝廷严格管理,禁止私藏的事物。如太守,只能掌一郡地图。只有大将军、三公这样统管汉帝国整体文官户籍、军备武装的人,才能拥有汉帝国全图。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汉世不许地图,那刘杲就画出后世中国规定的行政地图,不提山脉分布,更不画河脉细节。
而且大汉境内郡县,也都模糊处理,只标注到郡国一级。其实,刘杲所描绘地图,可以说,几乎是后世谭其骧{xiang}先生编纂的“东汉时期全图”的赝版。
后世刘杲因喜爱历史,这地图之类,自然不能缺少。所以谭其骧编纂的历史图集电子版,也全部保存在手机内。刘杲去年出兵前,就把其中东汉、三国部分的地图,全部复制出来,以备今日之用。
汉帝国境内冷处理后,刘杲便开始详解汉帝国周边地区,讲此世的三韩、倭国、林邑、扶南、掸、天竺、贵霜、大月氏、青海[1]、西藏[1]、西域、大宛、康居、安息、罗马、以及鲜卑、扶余、高句丽乃至美洲、大洋洲等。
后世,刘杲周游27国,对后世地理、风俗,多有了解,所以地理伴随风俗,刘杲侃侃而谈。
只可惜,台下众人,大都把刘杲的地理课,当成《山海经》一类的存在,多是寻个乐子,至于真信的却没有几个。这最让刘杲大为郁闷。
为什么真话,没人愿意听?
《杂谈》,这是刘杲丢私货的所在,褒贬时局什么的。这是刘杲为避免自己被汉世名士彻底忽略,特意学习汉世名士,特意建立的课程。
转眼间,半月已过。
刘杲每周一个循环的讲课方式,也为众人接受。听课的人数,也大都固定下来。除了《方术》一课,能来数千人外,其他五课,来听课的学子基本上大都徘徊在五百左右。
刚开讲时,刘杲准备充足,信头满满,以为自己能在汉世掀起自然科学
喜欢大汉东皇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