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有雾。//无弹窗更新快//
鸡叫声透过窒闷的白雾传进窗棂,刘健蹲在门口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赵玉林的母亲在帮他收拾包裹。
赵玉林的老爹的鼾声即便厚实的土坯都不能阻挡,他可没敢告诉赵玉林的老爹自己要去燕京的事,若是说了,老头子肯定不会同意的。
在老头子看来,刘健前一阵立下了功勋,如果服役的话肯定能得到重用,老头子可不讲道理,说不过你就拿鞭子抽,抽到你同意为止……
赵大娘将刘健的包裹塞得满满的,一大捆煎饼、铁皮水壶、一罐子加了咸盐的猪油……不大的包裹几乎快要撑破了。
赵玉林在饮马,他要送刘健去下游的镇子,回来的时候还要把刘健的马赶回来,海船或许能带着马匹,但是沿着黑龙江而下的这一路马可是不让带上船的。
“枪就别带了,是去燕京,不是去战场。”
“嗯,不是从俄国人那弄回来两把燧发短枪吗?大娘,给我放包裹里吧。”
吃完了第三个馒头,包裹已经收拾好了,赵大娘看着这个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只是不停地说:“早点回来,要么就写信,别一去连个音讯都没了,你们呀,一个个都长大了……就像鸟窝里的小鸟雏一样,等到自己翅膀硬了的时候啊,全都忘了家在哪了……
放心地走吧,你爹当年就是个执拗脾气,除了你妈,谁的话都不听。
小曦我肯定照顾好就是了,你不用担心,出去之后收敛点脾气,别打架,外面不是村里,万一惹上了贵族,咱们可要吃亏的……”
“行了,妈,别唠叨了。又不是小孩……”
饮完马的赵玉林笑着制止了母亲的念叨,身后的两匹马鼻子上湿湿的,不停地朝地上滴洒着水珠。
“走了。”
两个人跃上了马背,赵大娘扶着刘健垂下的膝盖,继续唠叨着送到了大门口,将包裹递给他。
看着渐渐湮没在浓雾的两个孩子,长叹一声,忽然想起来似乎还有点事没有嘱咐到,急忙呼唤着已经远去的两个人,可哪里听得到?
“走吧……都长大了,该飞出去了……”
门口的篱笆上并排站着几只麻雀儿,圆滚滚地小眼睛盯着这一幕,赵大娘看了这群麻雀一眼,喃喃地嘀咕着。
这次前往燕京城恐怕得一个多月的时间,先要在下游的瑷珲城乘船,沿江而下直到黑龙江的入海口,对面就是库页岛。
在那里乘船南下,绕过朝鲜半岛,再到渤海。路途很长,燕国的海军虽然是各国眼中的笑话,但是那只是战术和纪律的原因,其余诸如运输船之类的也与别国没有多大的区别。
漫长的旅途反而让刘健更兴奋,原本这些土地都被俄国人占了去,但这个时代这片土地上都是黄皮肤黑眼镜的同胞,想来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之类的事应该不再会发生,反倒有可能出现雅库茨克惨案之类的将来可能出现俄国人史书上的爱国主义篇章……
在下游的镇子找到船之后,赵玉林赶着马回去了,临走前扔下了一包银币,在刘健反应过来之前就骑着马跑开了。
刘健穿着村子中很常见的自由民便装——装饰化右衽的短袍和没有绦线的军服裤子,脚下是千层底的布鞋,身后背着大大的包裹,腰间挂着马刀。
大部分的旅者都是这个形象,尚武之风成为了华夏血液中不能磨灭的一丝精魂,有的人直接在腰间别着两把燧发短枪。
又乘了两天的船,到了黑龙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瑷珲城,船刚刚靠岸,刘健就闻到了那前世很熟悉的煤烟味儿,密集的房子紧紧地贴靠在一起,因为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街上的人很多,小商贩的吆喝声充斥着街道。
码头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船只,一些光着上身的苦力正在那里将一袋袋的货物从船上卸下来,刘健在这群苦力中还看到了几个体毛浓重的阿依努人,外表很容易分辨华人和阿伊努人的区别,他们矮小,皮肤不是黄色而有些发白,浑身体毛严重,身上浓厚的毛发才让他们有了虾夷这个带有歧视意义的称呼——即身上毛发长如虾须的蛮夷。
但从他们的呼喊和与别人的交谈中,已经看不出他们与土生土长的自由民有什么不同了。
河里布满了原木,原木随着河水漂流着,上面站着几个人,拿着长长的钩杆,这是黑龙江畔特有的放木人。
冬天木材最致密的时候伐木,趁着风雪用马拉的雪橇运送到河边,到了春天就沿着江水顺流而下,只需要几个人看着,大量的木材就可以沿着河水来到下游。
两岸有数不尽的巨大红松,严寒让这些树木生长的极其缓慢,致密的材质使得红松木的用处极多。
这是燕国出口的大宗生意,很多其余种类的木材也大量出口到南方,比如造船必用的材料橡木,虽然在别的邦国也有分布,也有其余的种类的木料可以用来造船,但北方严寒中生长的橡木更加致密,更加结实。
越国海军的旗舰、华夏诸国最大的战舰“东宁号”就是由燕国深山中的橡木作为主料,三层的甲板和108门火炮让越国的海军可以傲视一切对手。
“四王密约”中有一条就规定,燕国不得禁止橡木出口。反正燕国的重心在北方,对于海岛密布的吕宋没有兴趣,因此大量的木材通过黑龙江的放木人漂流到出海口又装船运往南方。
看着满江的木材,刘健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东欧和北
喜欢华夏帝国征服史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