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仪式在上午十点半正式开始,也许,这算得上是世的一次阅兵仪式了。
与凌天翔所猜测的并不完全一样,除了振奋叛军的军心,鼓舞士气之外,朗坤举行阅兵仪式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整合叛军的力量,最终扭转战局,而提出这个建议的正是当时担任朗坤最高军事顾问的克拉克少校。
随着蓝军反攻,缅甸内战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叛军在获得了初期的胜利之后,并没有能够一鼓作气的歼灭蓝军,结束内战。实际上,叛军也不可能彻底歼灭蓝军,只要共和国开始支持蓝军,那么叛军就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而共和国的底线是撤出在缅的人员,也就必须要确保密支那的安全。因此,只要蓝军退缩到了密支那,而叛军继续步步紧逼的话,那么共和国就迟早会做出支持蓝军,平息缅甸内战的决定,并且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叛军是没有任何机会赢得内战胜利的,而初期的胜利算不上是真正的胜利。
朗坤也许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许很多叛军将领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可他们却错误的估计另外一个可变因素,那就是美国提供支持的限度,并且对美国利益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策划这次政变的cia,以及美国的一些秘密机构不可能不知道缅甸内战地最终结局是什么。也不可能不知道,在伊朗战争还没有结束,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战乱继续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是不可能开辟第四个战场的,也无力在第四个战场上获得胜利,因此美国的目的是有限度地。暂时性的。说直接点,朗坤这些缅甸叛军将领实际上只是大国博弈齐聚当中,美国手里的过河卒,是可以随时抛弃的那种。
抛开这些大局,战场上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蓝军的反击只是将之前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发出来而已,另外,叛军迅速败退,也多半是因为其后勤补给跟不上。无法继续维持进攻,只能通过主动退缩来收缩防线,稳固防御,并且为新的进攻做好准备。从双方地兵力对比上也能够看出这一点,在蓝军向曼德勒进军的时候,叛军仍然有30多个师.兵力,而蓝军只有不到20个师,兵力也只有20万。着缅甸人口最集中。也是最富裕的南部地区,而蓝军仍然只能勉强控制缅甸北部的山区。也就是说,叛军并没有被彻底击败,而且还拥有反击的力量。
兵力对比并不能完全说明双方的实力对比,其实不管是叛军,还是蓝军。都有着尖锐的内部矛盾。比如,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地方军阀通过内战坐大,而拒不听从中央指挥地矛盾。这个问题对双方来说都同样的严重,而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限制了双方军队发挥出战斗力,使交战双方都不得不将更多的部队放在后面,而真正投入战斗的却非常有限。
当时。朗坤名义上是叛军的总司令,是缅甸新政府地总统,可实际上,朗坤只是叛军众多军阀中实力最大的一个而已。只控制着叛军大概四成左右的兵力,另外六成兵力分别掌握在另外大大小小十多个军阀手里。如果说,朗坤的目的是要最终击败蓝军,控制整个缅甸,并且最终让国际社会,特别是共和国承认他组建的新政权的话,那么其他军阀的目地只是通过这场内战壮大自己,并且捞取到应得的好处,至于要不要击败蓝军,要不要与共和国谈判,甚至要不要听从朗坤的指挥,这都是可以商量的。换句话说,此时谁出地好处最多,或者是利益最大,那些军阀就听谁的指挥。也许,这些军阀的部队上午还打着叛军的旗号,到了下午,就已经在脖子上系着蓝色的布条了。
这就是缅甸内战的实际情况,作为朗坤的首席军事顾问,那个披着神秘面纱的克拉克少校不可能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他积极主张举行这次阅兵仪式的时候,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统一叛军内部各军阀的部队。就算克拉克不指望叛军能够战胜得到了共和国支持的蓝军,他也至少希望缅甸的内战能够多持续一段时间,能够拖上几年。
来参加阅兵仪式的不仅仅只有朗坤的嫡系将领,还有另外几个重要的军阀,或者是另外几派军阀派来的代表。阅兵仪式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向其他军阀展示朗坤的实力,并且让克拉克设法说服其他的军阀,一起出力击败蓝军。克拉克“现身说法”至少能够让其他军阀相信,美国政府是支持他们的,而他们也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都是后来曝光的内容,而当时,埋伏在距离广场1100外的凌天翔并不知道这些。而他的任务只是射出那发致命的子弹,击毙首要目标。
当十多名将领依次入座之后,阅兵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出现在广场上的正是朗坤手下最厉害的那个机械化步兵团。上百辆坦克与装甲车组成三个方阵,陆续从广场上通过。随即就是手持刚刚得到的美制枪械的步兵方阵从广场上通过。这时候,朗坤从主席台上站了起来,向接受检阅的部队敬礼。
在整个检阅仪式上,凌天翔只有一次开火的机会。对于一名顶尖的狙击手来说,一次机会就已经足够了。当子弹以每秒近900的速度飞出枪口,射向1100米外的目标时,朗坤:+声在房屋里回荡了好几秒钟之后,凌天翔亲眼看到子弹命中了目标的头部。在他刚刚爬起来,准备收起狙击步枪地时候,主席台上发生了数次剧烈的爆炸。
“发生什么事了?”
喜欢砺刃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