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就在诸葛亮亲自拜访唐军的次日午后,李靖即接到圣旨谕知,要他尽速解决铁鹰堡,回师支援洛阳;由於来得突然,以李靖的沉着冷静,在浏览圣旨的时候,亦神色为之数变,因为他实在很难相信短短不到两个月的光景,居然发生了叁件大事,而使得洛阳局势变得错综复杂。
第一件大事,本在合肥摆出重兵相互对峙的曹魏与南宋,则在元帅韩世忠的努力斡旋下,竟然促成双方达到停战的协议;因此,在解除东面战线的威胁后,张辽立即率领数万大军西进,准备投入随时会爆发的洛阳争夺战,让战事极为吃紧的曹魏获得喘息的机会;这样的结局,当然让李靖感到震惊、意外。
第二件大事,亦是李靖始料未及;想当初,大唐天子李世民为能顺利攻下东都洛阳,可是精锐尽出,几乎调集了关内、关外、太原、汉中、河北等地的军队,结合成一支兵员超过四十万的大军,因而使得长城边防的军力大减;因此,当太原留守得知长城之外的外族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时,迅即快马飞报皇帝;所以,李世民在与房玄龄、李绩、长孙无忌、魏徵、柴绍诸臣商议后,立刻下旨屯兵在大河北岸的庞玉、屈突通、杜伏威等将领率兵回防长城沿线诸镇。
一件事情是敌方自合肥增兵洛阳,一件事情是己方调兵遣将回长城布防,就这样一来一往、己消彼长的情况下,使得唐军原本的战力优势为之消失,当然让李靖看得面色凝重;只不过,真正让他感到震惊的却非这两件事情,而是令他完全想像不到的第叁件事情,迫使李靖不得不仓卒决定攻打铁鹰堡。
此次,大唐天子李世民御驾亲征东都洛阳,麾下猛将如云,皆是一时之选,像李靖、李绩、长孙无忌、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唐俭、长孙顺德、柴绍、庞玉、屈突通、杜伏威等将领,不是随侍在侧,就是成为率领重兵的要角之一,独独车骑将军侯君集是唯一例外者,被安排留在关中练兵。
不知是凑巧,还是侯君集早有二心,他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心中不满的情绪益增,终於决定另投名主;於是,他趁着押送新兵、粮草、箭矢及辎重前往洛阳补给之便,竟然带着自己的心腹部将投靠曹操去了。
侯君集的叛逃,对唐军来说,表面上是少了一名战将而已,损失不大,然实际上却非如此;由於侯君集熟知唐军的虚实、清楚主将的习性、了解将士的能耐,使得他投靠敌方阵营后,会产生多大的破坏力,连李靖也不敢轻忽。
在唐营中,李靖的人际关系不错,与大部分的将领交情匪浅;其中,一齐并肩作战的长孙无忌、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更是形同莫逆、情若兄弟;至於叛逃的侯君集,算是李靖较少往来的唐将之一,且彼此之间常有意见相左的情况发生,看来二者摆脱不了宿命,最后还是处於敌对立场。
还好,在获悉叁件坏消息之隔日,李靖就接获一件好消息,让他心里的阴霾及忧虑得到适度的减缓;原来虬髯客与前者话别后,就想要暗助兄弟一辈之力,却因「仙事」缠身而没空帮忙;所以,他在忙完个人的私事后,且得知战争尚未开始,即马不停蹄地赶来,「自告奋勇」地深入铁鹰堡总部查探,
虬髯客乃奇人异士,一身修为自不在话下,要当个神出鬼没的探子,绝对绰绰有馀;因此,他仅在铁鹰堡大本营「停留」半天左右的时间里,就对堡内的地形地物了然於胸,不但摸清楚敌人的虚实及部署,更暗中破坏堡内的部份机关、阵法及陷阱,此行算是满载而归。
唯一可惜的,因为虬髯客不知道秦军的存在,亦不识得章邯、司马欣他们,所以没有特别留意秦军的动静。
虽然前锋部队遭遇到敌人顽强的抵抗,难以继续向前推进,且陷入对方叁面夹击的困境里;但是,思绪如潮的李靖眼看着己方攻势受阻,仍是神色如常,指挥若定,显见当下的战事演变,他早已料想到了。
其实理由很简单,自从联军决定进攻铁鹰堡之后,对负责攻破「山寨」的李靖来说,最不愿看到的情形就是敌人据险坚守阵地;因为铁鹰堡具有地利优势,唐军若要顺利完成任务,定当要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纵使击垮了敌人,自己也是牺牲惨重,最后可能要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反之,若是敌人出阵正面迎战,双方决胜於寨门前后,则是李靖乐於见到的场景。
因此,当敌人自秘道现身、从山寨蜂拥而出时,李靖的神情看来有些沉重,内心则是平静如水,他清楚破寨的机会来了。
无论处在多么险恶的环境里,李靖都能保持着头脑冷静、清晰,审时度势,从容不迫地作出合适的决策;基於此,他可以无视於战场一时得失,亦能容忍前锋部将的气势受挫,却能精准无比地抓住获得胜利的一线契机。
既然破门入堡的机会来了,李靖焉能错身而过、失之交臂;於是,他气定神闲地策马前冲的同时,仍不忘指挥薛万彻诸将分兵去攻打左右两侧的敌人秘道;由此看来,李靖展现出强烈的企图心,先以优势的兵力迫退左右两侧的敌人,
喜欢时空错乱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