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渤海暮光第十四章风动陈留
ps:本来只说是请假一周,一不小心就过了十余天了,再次道歉,望原谅。
---------------------------------------------
平静的时光似乎总是流逝得要快些。初平六年的冬季纵然再如何暗潮汹涌,也就这样在一片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之下结束了。这一年本应该叫做光熹元年,但是在董卓废黜了刘辩之后,新帝上位尚未更变年号,便沿用了灵帝的初平这个年号。而新的这一年,这位年幼的新皇帝刘协改元中平,便是中平元年。
中平元年春正月,乱世之中,平民百姓的节日气息总觉着会淡些,毕竟在这样历经乱离的时光之中,总要经历太多的悲伤和苦痛。渤海郡本当算是富庶,又经袁绍的一番整治,或该好些,但是总离不开节日气氛惨淡的事实。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略显颓唐的正月里,又一件轰动整个大汉的事件发生了。
初平元年春正月,东郡太守桥瑁乃称得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
真到了这般时候,所谓三公移书的真伪,已然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了。洛阳在董卓的把持之下,又无法请来“三公”们当堂对质;而纵然修书的“三公”矢口否认有诏书一事,那些有心起兵的关东诸侯们也只需称这是“三公”们为董卓所迫,不得实言所致的。那么就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了,只是想不想起兵的问题。
当然起兵这件事情也会是有所顾虑的。东汉的朝政已经被宦官和外戚轮流把持了数朝,而此时的董卓,其本质应当算是军阀,单从这个方面看,董卓事实上要更容易为那些诸侯们所能接受一些;甚至,在董卓上位之后,很多原本在“党锢之祸”期间零落乡郡的清流名士才得以复起,从此处看,董卓也全非一无是处。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朝政把持在董卓手里,纵然再多人来说,董卓在东都洛阳倒行逆施,祸乱朝纲,但是汉帝毕竟在董卓手上握着,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假如你起兵了,那么董卓便有足够的理由称你为反贼。也即是说,这场战争,从道义上来讲,本就不存在真正正义的一方。当然,战争都是这般样子的。
自然而然地,当桥瑁所谓的“三公移书”辗转传到各路诸侯的手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进行着自己的小会议,打着自己的算盘。
====================================
兖州陈留,初春尚且算得上凛冽的冷风徐徐吹过陈留太守的府邸。一个一颜严谨肃穆的中年男子缓步跨进了太守府的正厅。
正坐上一名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连忙整了整冠,起身来迎:“孟德终于来了。”
新来的男子着一身正蓝色的衣裳,外罩一件蓝紫色的大氅,身材虽则不甚高大,甚至看来还有些矮小,但仪表之中却只见得威仪难当,自然是曹操无疑。
曹操身后跟着看上去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两名从属。一名青年文士,衣冠整齐,眉目深敛,但似乎与正堂上那位来迎的男子也是熟识,故而未显得拘束。而另一名武者打扮的中年男子,生得威武雄壮,不过此时却显得略有些拘束。
“孟卓兄。”曹操对来迎的男子张邈抬手施了一礼,随机礼让一番之后相互入座。随曹操而来的一文一武也沿着曹操的位置之后,设了两个席位。青年文士靠得曹操较近,应当是能说得一些悄悄话的。武者打扮的中年离的远些,然而这个位置对他的能力而言,如若出现些什么危机的情况,也应该是护得住前边的曹操的,当然,以曹操同张邈之间的关系,曹操也应当是不会出任何事故的。
张邈正座的另一侧是一个年纪微微有些偏大的将领,此时见曹操到来也连忙摆手相迎:“孟德别来无恙。”
曹操连忙还礼:“劳烦子许公记挂了,操无恙。”
卫兹,字子许。当曹操刚刚逃离洛阳来到陈留后,卫兹尽举家财为曹操征义兵。故而对曹操而言,卫兹应当还算得一个恩人,故而曹操对卫兹尊称为“子许公”。
在数人都入座之后,张邈指了指曹操席位之后的二人:“公台与我倒是熟识,不知那位壮士如何称呼?”
曹操席下那位眉目深敛的谋士正是陈宫,闻言后向张邈施了一礼。而曹操早已看向那位武者打扮的男子道:“这位是曹某的族弟,曹子孝。”那武者闻言连忙拘谨着起身拱手道:“在下曹仁。”
“君之族弟真乃壮士也!”张邈看着曹仁宽阔的身板不由赞道。当然此间的张邈也并未往心里去,前几日他的别部司马赵宠在陈留己吾招募到一个壮士,说是叫典韦的,形貌魁梧,膂力过人,能只手举营口的牙门旗。若论勇猛,但看形貌也能感受出来,席间的这位曹仁应当是不及那位典韦的。
曹操此时寒暄了一句“孟卓兄过誉。”之后倒也没有多言,等着张邈言说起正事。张邈也未多言,曹操、陈宫,乃至卫兹和曹仁也都知道此番众人聚在陈留太守府上的缘由是什么——桥瑁所说的三公移书!
===========================
日色渐渐西垂,整个陈留郡却霎时间仿佛震动了起来……
清冷萧瑟的初春寒风吹过陈留城头的旌旗,将硕大的“张”字吹的猎猎作响,似乎昭告着这个世界。战争,来了!
……不止陈留。<
喜欢三国最公子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