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军阵就不得不说说中外两个最知名的阵型(笔者自认为的),中国最知名的阵型就明代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而在欧洲最著名的就是“罗马方阵”了!
先说说鸳鸯阵,此阵是明朝将领戚继光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的,且行动方便,攻守兼备;鸳鸯阵的阵形是以十一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人执长牌、一人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丫,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此阵长短兼具,攻守兼备,在古代单方面要求阵法突出各个不同用途的年代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惊讶;这个阵法的确是很全面,但是全面的阵法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全面,反而什么都不够优秀。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却非常好用!戚继光时代的主要的对手便是倭寇,有道是“宝刀近出日本国”,在面对完全继承春秋战国时代并发展出“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技术的日本倭寇时,此阵更有奇效,其中狼筅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戚家刀更是专门针对日本刀中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的不二法宝。但是在对付骑兵或者其他一些军种或者阵法时,“鸳鸯阵”又会有多种不适之处,不然明朝的军队也不会被游牧骑兵的女真所打败了!
再来看看罗马方阵,罗马方阵源自希腊方阵,但是经过了亚历山大大帝以及罗马人的改进已经与传统的希腊方阵有了很大的区别,其与希腊方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灵活”,希腊方阵往往是枪兵层层推进为主,而罗马方阵确切的说,应该叫做罗马队列才正确,却并不简单的继承了希腊方阵;
每个罗马方阵是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六十到八十人。一个小队通常有一百二十到一百六十人,若为成年人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四百五十到五百七十人,这其中包含大约一百二十到一百六十名少年兵,一百二十到一百六十名青年兵,一百二十到一百六十名壮年兵,六十到八十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三十人左右的骑兵。
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四千五百到六千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六百人。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也是保民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而且罗马方阵的排列方式也与希腊方阵大相径庭,罗马方阵采取每横列二十人,纵六人。两人之间间隔两米左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三十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并组成的第三横列。
而整个军团战术采用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三十米左右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的六、七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罗马士兵的类型为:少年兵(十六岁左右)——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青年兵(二十岁左右)——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壮年兵(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成年兵(四十岁以上):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一支十二英尺的长矛。
罗马方阵的武器配备一般为:短剑——近距离武器。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方盾——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
喜欢黄须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