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青州鸿胪从事蒋干,拜见康成先生!”
青州北海国高密县,郑玄的居所内。蒋干带着蒋通的亲笔信拜访古文经学大家郑玄郑康成。蒋干的来意很明确:邀请郑玄到渤海去。在渤海师范学校中任教。
和真实的历史不同,由于这一世的第二次青州黄巾其规模较小,又迅速的被蒋通再次平定。故而郑玄并没有像真实历史上那样被迫南迁徐州避难,而是仍然在故乡高密著书立说,注释各经。
这时候的郑学,已经有了很大声势。以他为旗手的古文经学派可以说已经压制住了今文经学的官方学术统治地位。只不过因为灵帝以来朝纲紊乱,董卓那个大老粗也不关心这个。故而朝廷一直没有对官方的五经博士人选做出调整。使得名声显赫的古文经学派现在仍然只能算是在野学派。
蒋通前世是个医生,对什么古文啊、今文啊啥的根本分辨不清楚。转世到这个时代后,幼年又是跟着郑玄读的书,所以自然倾向于古文经学更多一些:实际上,和逐渐堕落,一天到晚神神怪怪,讲究谶纬之学。神化孔子的今文经学比起来,反对谶纬之学,反对神化孔子,重视考证,讲究五经贯通学习的古文经学派明显更对穿越者的胃口。事实上古文今文之争最终也算是古文经学派获胜。因此,古文经学派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对于蒋通这样的穿越者来说,古文经学千不好万不好,都比未来将要诞生的玄学好。更何况现在他蒋通已经彻底拿下了青州,自己的老师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于公于私,派人来延请自己的老师去渤海讲学都是必需的。
“子翼请坐。子翼之名,玄久闻矣。今日一见,江左名士,名不虚传。”
“不敢。小子惶恐。在宗师面前,小子哪敢称什么名士。”
“子翼此来,其意余已知晓。渤海师范学校,塑立诸多贤王名臣之像,使其功业万世不朽!如此盛举,怎能不让天下名士心潮澎湃。半个雒阳的藏书又在那里,还有蔡伯喈这样的大家。玄又如何不愿去呢。不过烦请子翼事先告诉我那招弟儿一声,若要余去,讲学可,出仕绝不可。”
“康成先生不愿出仕我家主公当然无妨。干此行之前,主公已向干说明:康成先生只要愿意到渤海师范学校任教,学校聘请先生为经学首席教授,每月供奉先生可自行随意支取。三日一讲也可,五日一讲也可。都随先生的意思。先生若要注释经文,我渤海师范学校现在拥有半个雒阳的藏书,加上主公以及蔡伯喈、管幼安等诸多大贤献出的藏书,共计八万余卷。先生去了渤海,八万卷藏书供先生随意翻阅。不过……”
“不过?”
“主公说了,康成先生这样的宗师,就算是要出仕,也只能直接出仕陛下,充任五经博士之位,使得古文经学正式成为官学。故而他是万万不敢让先生做他的属下的。不过,先生的数千弟子,跟着先生学习多年,难倒不应该学以致用么?”
“哼!招弟儿那厮打得好算盘。罢了,待会余召集弟子们,告知他们余之决定。何去何从,由他们自行决定吧。”
“多谢康成先生成全,干敢不遵命……”
另一边,幽州上谷郡。
这里现在属于刘虞的地盘,刘虞和蒋通的关系因为当年雒阳时候的交情,加上现在双方领土又不接壤,没有什么直接冲突,因而还算过得去。所以青州牧府司闻曹的大头领司闻令张涛张季澜敢在这里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
不过现今天下,张涛和他的司闻曹名声已经有点大了。荀彧、郭嘉、甘宁、杜幾、梁习、刘馥、蒋干……一个个青州的栋梁加入青州,都与司闻曹脱不了关系。可以说,张涛现在已经隐隐有闻名天下的势头,他走到哪里,当地诸侯肯定是心惊肉跳,当地世家大族一定是深恶痛绝,而当地的寒门士子或者世家大族的旁支庶子嘛,那就是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了。
不过这一次张涛来,不是来发掘未成名人才的。
“青州司闻曹司闻令张涛,受我家主公之托,前来探望北中郎将!”
“呵呵呵,北中郎将。浩然果然是个念旧的人。可是季澜啊,植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垂垂老矣!现在都只能卧床在家,闭门等死。浩然还要余这样的人做什么呢?”
“子干先生何等人也!便是我家主公为超凡之主,也不敢驱使先生啊!涛此来,是为了我华夏文统昌盛而来!”
“季澜说得好大的口气,那个渤海师范学校,余虽然僻处小郡,也是知道的。浩然在青州百战之余第一件大手笔就是做这件事,真乃高瞻远瞩之至。不过,这学校当真能如季澜所说是为了我华夏的文统不绝而兴办的么?这学校不是他蒋浩然的私学么?不是他专门为自己培养官吏的么?”
“一切瞒不过子干先生。先生也知道,渤海世家大族受袁本初蛊惑,群起叛乱,我家主公不得已痛下杀手。可是这样一来,使得太多豪门子弟不再愿意出仕我家主公,为了日后长远考虑,这个学校为将来我家主公培养能臣干吏也是应有之意。不过嘛……”
“不过?”
“不过主公说了,这学校他是教授之一,但也仅仅是教授之一。这个学校官方是不持立场的,具体的管理,是由教授联席会集体协商决定,这就是主公所说的学者治校、学术自由。在这里教学的教授,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授自己说了算。主公说
喜欢义利三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