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看着这本书的点击量、收藏量仍然是在原地踏步,书评区除了广告还是广告,这样的心情真的很难受啊。明明自我感觉这本书写得不比一些强推的小白文差嘛。这样的待遇真的很难让作者保持继续写作的动力啊。
吐槽完了,更新继续。这一章是这本书的灵魂之章。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蒋通履新渤海郡。
和前任太守办完交接,和当地的世家大族们、一般的土豪们一番迎来送往后。蒋通的太守府班子搭建如下:
太守蒋通,主持渤海郡全面工作。
郡丞蔡邕,太守的佐官,由朝廷任命,平时协助太守的工作,也起监视太守的作用。
东汉所有的郡守都是开府的,自己征辟人员协助自己的工作。同时蒋通还有一个鹰扬将军的头衔,虽然这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多少也可以叫幕府的。而幕府里面当然需要有人任职的嘛。所以蒋通毫不客气的将自己的人马全都拉了过来。
崔琰崔季珪,任功曹掾,主人事考核选拔。毛玠毛孝先,任督邮掾,负责监察全郡官员。黄忠黄汉升,任兵曹掾,负责组建渤海郡兵。太史慈太史子义,典韦典子韧,任兵曹史,作为黄忠的副手,一并掌全郡兵事。蒋蒙蒋子明,任主薄,负责全郡财政、文书往来。蒋盛蒋仲兴,任记室,负责鹰扬将军幕府的一众事务。本地豪门高家的子弟高览高季观,任主记,负责太守府的一切事务,太守不在时,实际主持太守府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武士强而文士弱的班子。但是蒋通有蒋通的考量。他是注定要和士族阶级彻底翻脸并做生死斗争的。所以在组建自己的团队时,其实蒋通相当的挑剔。
蒋盛、蒋蒙自不必说,自己的家奴出身。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可堪一用。更关键的是,绝对忠诚。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他们背叛谁都可以,但背叛了自己就会被全天下不容。黄忠,小吏出身。太史慈,早年丧父,家道中落,自己一手带大的。典韦,平民出身。这些人,将来自己若是彻底和士族翻脸,他们的抉择不会有什么问题。毛玠,庶族地主出身,崔琰,高门大族子弟。但是这两个人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正廉洁,只看是非,不问利益的人。所以,暂时来说,自己现在这个班子跟自己是一条心的。核心团队建立起来后,以后就可以靠着这个核心去慢慢的同化一些人,进而壮大自己的力量。
至于高览,没错,是给了他很高的地位:太守府第二人,给足了当地世家面子。但是当下面具体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老大的铁杆,这个太守府第二人实际上能起多大作用?若是这位主记紧跟太守的脚步,这个第二人就会当得很舒服,若是跟太守对着干,绝对立马成为光杆。
而黄忠的儿子黄叙,今年二十岁了,蒋通和南阳那边的太守打了招呼,今年南阳郡的孝廉名额给黄叙留了一个。蒋通的打算是让黄叙去做郎官,算是自己的驻京办主任。加上岳父在中央做建设部长。雒阳里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自己这边能提前知道。
手里还是缺人啊,家里的人才差不多都被刮干净了,自己的老爹六十七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高寿。还不得不再次出山,把自家在东莱的基业看住。
所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加紧造人。呜呜,自己终于见到老婆了,从去年三月开始打仗,整整折腾了快一年,身边全都是臭丘八!可怜左手阿花,右手阿瓜,都快磨出茧子来了。(此句向天使奥斯卡和徐一凡总督致敬)
不过,新任太守刚刚上任不到三天,还没来得及和一众幕僚探讨如何发展民生,提高鸡的屁的问题,也没有和自己的老婆探讨人生得尽兴。麻烦来了。
瘟疫!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东汉年间的十次瘟疫,119年会稽大疫、125年京都大疫、151年京都、九江、庐江大疫、161年大疫、171年大疫、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蒋通履新的这一年,正好是中平二年,西元185年。席卷天下的大瘟疫如约而至!
因为医疗技术和防疫观念的落后。古代的瘟疫造成的损害和现代的流行性疾病不可同日而语。2003年的非典,相信现代人都有深刻的记忆,那个时候全国的恐慌气氛异常浓厚。北京、广东、香港等重灾区简直如同炼狱。最终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是:全世界共计发病8422例,死亡919人。而在公元1232年,金朝即将被灭亡的前夕,开封城里发生瘟疫,当时的史书是怎么说的: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也就是说,仅仅是开封一个城市,死亡人数远超百万!差不多整个城市死光了!也正是因为如此,金朝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的进攻。最终灭亡。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到底有多少人口,一直是笔糊涂账,一方面,世家大族、特权阶级想方设法的隐匿人口,取得免税特权的士大夫大量的将自耕农转到自己的名下,这些人虽然真实存在,但却从国家的人口簿上消失了。另一方面,在清朝雍正以前,中国的农民是要交人头税的。而人人都想逃避这个税,所以民间也广泛的自发隐匿人口。一直到雍正皇帝免除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并规定士绅一体纳粮后,中国民间对人口的隐匿才不是那么热衷。而在雍正之后,中国的人口在册数量一下子从几千万暴涨到几
喜欢义利三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