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表哥,高兆从不参与发言,她发现了,表哥江浩有点眼高手低,江家出了这个读书苗子,也出了这么一个公子哥不是公子哥,农家子不是农家子的,还有点优柔寡断。
好在不是太笨,读书还算可以,父亲说过,脑子再灵活点儿,秀才还是可以考上的。
江季同更希望江家出来一个读书郎,而不是永远借女婿的光,所以全部指望在江浩身上,他每次来县里他每次来县里都去学堂教育孙子一番。
江氏也不插言侄子的话题只是接着刚才母亲问请客不请客的事说道:“这个没有听兆儿她爹说过,我得问问。”
家里的事情江氏一般从来不拿主意,老爷说了他就听着,标准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最主要的是她自己也没什么主意。
“兆儿你说呢?”江姥姥不死心又问了一下外孙女。
“我爹肯定不会请客的,四月还要参加殿试哪,那可是最重要的,皇上现场出题,要是答不上来,那就当不成进士,所以这一个月我爹要闭门苦读,哪里有心思请客。”
这个江姥姥她又不知,乡下老百姓顶多知道状元探花榜眼,详细的科举他们哪里知道,除非家里有一个中过的才会了解。
“那就不请,好好读书,娟娘,以后谁来上门贺喜,你来招待,别打扰女婿念书。”
和炫耀显摆比起来,那肯定见皇上更重要,江姥姥又格外嘱咐女儿几句。
午饭后吴长亮又骑马回京了,高兆送他出去的时候才看到他骑马来的没有坐马车,吴长亮看到师妹的眼神解释说骑马比坐马车要快。
高兆好感动,这个沉默不语的师兄为了让家里人早点知道父亲高中的消息,不仅亲自来了,还为了快点儿骑马过来。
门口的高文林听见了也赞赏的看了一眼徒弟,他不是送徒弟出门而是正好要去衙门,就一起出来。
到了衙门的高文林,被同僚围着恭喜了一番,张县令早就留意今天的发榜,等朝廷的信使来了后,果然高主簿榜上有名。
高文林又去了县令那,说要准备殿试,请一个月假。早在年后,高文林的工作陆续慢慢交接别人,张县令对于高文林早晚离开武成县心里也有数,所以高文林目前等于手头上没有他具体负责之事,他请假,张县令自然准了。
……
皇宫,皇上在看高文林的试卷,他知道这个公主姑母要把那个亲家弄到京里来,这本来不是多大的事,可就是心里不爽。
对平武公主和庆王爷的不爽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他让人找来高文林的试卷,想看看到底如何。
其实就算高文林名次不行,平武动手脚,他也不能如何,明经科又不是进士科,他难道还能为这个给平武难看?
看了试卷,不用问人,也知道是真实成绩,这个高文林还不是笨蛋,考题里看得出是个务实之人,对他本职工作也熟练,条条引经据典,不是空洞之话。
明经科考的就是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平武的亲家马马虎虎。皇上得出的结论。
这倒不是皇上多关注平武,不管怎么说,和皇家也论着亲,太差劲绝对不能留在京里,哪远打发哪里去。
又拿起高文林的履历,咦?咋回事?原籍任职十几年?
为何?那要差查!
礼部尚书李海柘战战兢兢的跪在御书房,看着这个高文林的履历,也懵了。
臣不知道呀!一个小县城的主簿的情况也到不了我跟前呀!十几年前这个高文林中举我还没在礼部,我更加不知道了呀!
查查查!
然后,答案是:当年高文林分配到山东武城县当主簿,记录的礼部司务记好了,头晕打翻了刚写好的条陈,重写时就记得武成县,所以高文林就上任了,没县令没县丞,主簿老大,也没人过问,高文林就这么干下去了。
能这么干了十几年不是没人知道,不然礼部干啥吃的?
那个司务能弄错,是那一阵子身体出毛病了,没几天在工作中一睡不起。第二年礼部侍郎发现了这个问题,一查是那个司务的责任,可人已经没了,再说,私下里大伙会有个共识,只要不是很严重的错误,人没了的三年里不要处理,所以这事又搁下了。
礼部侍郎是想三年后找个由头让高文林罢职,悄悄的把这事抹去,谁知没到三年哪礼部侍郎也没了,年数一长也没人留意了,不过有个留意的,却觉得霉头不好也不再管这事儿。
李海柘磕头说马上处理,取消高文林读书人身份,绝对让他回家去种地。
皇上看了看跪着的礼部四人,说道:“这事你们就别管了,下去吧。”
又惊又吓的四人退下,都快快走回去,准备把这个高文林查个底朝天!竟让礼部出了这么个大漏子,主要的是竟然捅到皇上面前,这个高文林是何许人?
何许人高文林哪里知道京里好几个大官都在查他,琢磨他,静静观望,看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就等殿试见识见识。
高家是全家备战状态,江氏和高翠每天盯着厨房,高兆每天把两个弟弟叫到她院里好好读书,她也练字帖。妹妹不用管,她安静的很。
关于杜嬷嬷的事,高兆给父母说了,江氏自然愿意,但高兆还是把妹妹叫来,得问她的意见。
巧云听了后点点头说道:“好,杜嬷嬷很好,没有废话。”
这话说的高家三个女壮士互相对看。
江氏:女儿是嫌
喜欢福星高兆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