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丛义这番话一说,议事厅内众将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压力瞬间转移到他们的身上。
是跟顶头上司都统制刘汜走,投靠文官集团走捷径,还是留在城中,跟大宋枢密使兼北伐大元帅杨丛义一起,通过北伐战功获取功名?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不同的命运。
这个问题他们本该好好考虑,好好选择,然而,刘汜、杨丛义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并不多。
刘汜已经跟杨丛义撕破脸,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言语上的反驳已经没有意义,谁能固安城中拉走的人多,谁便是胜利者。
“你们都好好想想,投军入伍是为了什么,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吗?要是命都没了,一切都没意义。今天跟我刘汜走的,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肯定不会少了你们的,今天是兄弟,永远是兄弟!是兄弟就跟我走!”刘汜环顾一众将官,高声喊道。
是去是留,终究是要做出决定的,刘汜不会等他们太久。
很快便有将官站起身来,朝刘汜抬手道:“大人,末将追随大人!”
“好!”刘汜道一声好,走过去抬手拍了那将官肩膀。
而后环首四顾,目光从其他人脸上扫过。
万事开头难,一有人带头打破僵局,后面的跟随者马上出现,他们纷纷起身站刘汜。
不多时,议事厅内将近一半将官站起身来,表示要跟刘汜走。
而剩余的将官不知是还没考虑清楚,还是决心留在前线,他们虽坐立不安,却始终没有站起身来。
杨丛义静静的看着厅内的一切发生,他没有阻止。
该说的话,他已经说过了,北伐需要的是能打仗、敢打仗的部队,而不是贪生怕死、破坏大局之辈,不愿意的打仗,还说怪话影响军心稳定的人,与其把他们留在前线,倒不如早点把他们赶回后方去。
刘汜想带人走,正可检验军中将官立场和心性,他能带走的,必然不能为北伐所用,而留下来的,不论实力如何,至少能为北伐出一份力,原为北伐尽一份心。
另外,刘汜带人离开,破坏北伐大局,还可顺理成章的将文官集团安插进来的一些人赶出去,就连皇帝恐怕都不会站在他们那边。
不敢打仗、打不了仗的将帅扶植起来又有何用,他们配不上赵昚的壮志雄心,赵昚不会站手握重兵的杨丛义,更不会站刘汜这样投靠文官集团的将领。
“还有人要跟我走吗?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了。”刘汜看看站起来的和没站起来的将官,挑衅似的看了回头看了杨丛义一眼。
刘汜等片刻,见无人起身,便一挥手道:“走,回济南府!”
“好走不送。”杨丛义淡淡的说了一句,内心深处甚至有了一丝轻松与兴奋。
刘汜带人大步离去,对立消失,议事厅内的气氛顿时一轻。
“既然你们肯留下来,就说明你们还是想打仗,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不是靠投靠别人赏饭吃,这很好。只要你们的勇气还在,我就能带你们建功立业。取燕京不过是第一步,取整个燕云十六州也在计划中。燕云之外还有广阔无边的土地,皇上有雄图大志,大宋的疆域终将无边无际,你们将来也有独自领兵开疆拓土的机会!”
杨丛义站起身来,走进议事厅正中,有意拉近与将官之间的距离。
“现在,请你们明确告诉我,愿意不愿意随我攻克燕京城?”
杨丛义的话在议事厅中回荡,将官有些仍在纠结,有些蠢蠢欲动。
“末将愿追随大帅建功立业!”一个年轻的将官起身抬手,语气坚定。
“末将愿追随大帅建功立业!”
“末将愿追随大帅建功立业!”
......
一人起头,众人相随。
片刻之间,众将官纷纷表明心志,都誓言愿追随杨丛义在前线建功立业。
能有一半人留下,杨丛义心中稍感安慰,随即结束议事,命他们各自回去安抚将士,确保他们不因有军队离城而去,而影响军心士气。
待将官们领命离去,杨丛义马上派人将两道军令分送通运大营和潮白河大营,令他们务必携手,不得擅离营地。
当天下午,刘汜带领一万多人离开固安城,往永清县而去,准备借道修整之后,南下济南府,自不必再提他们。
就在他们离开之后的当天晚上,杨丛义召集固安城内,包括精武禁军在内的全部将官,于议事厅内商议反击之计,并借此统一将官们的北伐思想,稳定军心,提振士气信心。
由于刘汜带着他的心腹和追随者离开,军中主要指挥军职出现空缺,将官们满心期待杨丛义会不会突击提拔给他们升职,可杨丛义至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此事。
很明显他对这支军队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否有战斗力持怀疑态度,他要亲自指挥。
果然,在当晚聚将议事结束之前,杨丛义便宣布了一个命令:此次作战,他将参加战斗,并亲自指挥,此战结束会从军中挑选合适的将官充任此军副都统制、都统领、副统领等军职,作战勇敢、灵活、眼中有大局的人,方才有提拔任命的机会!
众将官得此承诺,不由得摩拳擦掌,心底烈火顿生,同时又有些担心与忧虑,暗自琢磨,哪些人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他们从南方来,这些年打仗的机会不多,纵使北上
喜欢大宋燕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