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问题的根源,是土地兼并的问题。而土地兼并,则是封建王朝,又或者说是农业社会的根源问题。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起来,则就不是区区某一个办法就能解决的了。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当下社会制度的根源性。
“根源?”贾耽有些意外的看这韦仁实,问道:“不知韦县男可否详细说解一二?”
其他几人也是相视看看,杜佑因与韦仁实最熟,于是又说道:“这流民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韦县男既然提到其根源,可知是对此事有过思量的。韦县男之所思,向来能独辟蹊径,却不知韦县男有何见解?”
“这个……”韦仁实面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转头看了看李适。
李适笑道:“流民之弊由来已久,朕也想听听韦卿有何独到的见解。且但言无妨。”
“这……是!臣遵旨。”韦仁实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那臣就斗胆一言。只是臣到底年幼,难免思虑不足。若是说的不对,还请诸位海涵。”
说罢,韦仁实又正色道:“陛下,无论一个国家的国土有多大,也终归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有了人口,就需要耕种,需要居住,而无论是耕种还是居住,都需要土地。如此一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每个人所能够占有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而在当前的制度下,土地却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太过于大了。百姓手中有地,就可以耕种,获得粮食,就可以盖房,获得居所。所谓安居,得先有居,有所居,然后才能乐业。可是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少,势必就会有人得不到自己的那份土地。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这个国家就越容易动乱。因为没有了土地,人们就活不下去了。他们的口粮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居所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赋税需要从地里得到……可是没有了地,这一切就都没有了。于是人就会心中不平,这份不平越积越多,当这个国家的所有百姓都开始有了这种不平的时候,只需要一星点的火花,就能够立刻成为一场燎原之火!”
李适闻言,眉头一皱,说道:“可人口有生有灭,我大唐幅员万里,这土地难道还供养不了百姓?”
韦仁实摇了摇头:“陛下,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土地的占有是不公平的啊。这才是导致百姓没有土地的根源。一个官员,可以又数百顷之土地,一个富商,也可以有数百顷之地,而有的农户却连寸土都没有。方才微臣已经说了,在当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下,土地代表着一切。所以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大肆的扩大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那些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这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严重,导致大量的土地集中的少数人的手中,而大量的百姓却丧失了土地。而百姓的所有一切全都依赖于土地。如此一来,必然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天下重又陷入纷争。王朝更替,莫过如此!”
众人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郑珣瑜道:“如此说来,则起根源有二:其一乃土地之兼并,其二乃百姓过于依赖土地,以至于离开了土地便没活路。”
韦仁实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
“老夫不敢苟同。”贾耽摇了摇头,说道:“地乃百姓之本,百姓本就该依赖于田地方能安居乐业。”
韦仁实道:“魏公所言自然不差,可下官说得是百姓太过于依赖于土地,以至于一旦因为意外之事而失去了土地,就彻底没有了活路。若是百姓有其他可以依赖的生存方式,则就算是意外失去了土地,也不至于没有一丝活路罢。就拿下官封地上的庄户来说,如今就算是他们没有的田地,也不会成为流民,因为他们还有能够维持生活的办法。”
韦仁实看看李适,见他眯着眼睛只是听着,似乎很乐意于看到众人与韦仁实讨论的样子。
正当韦仁实悄悄的看着李适的反应,却又听见高郢忽而问道:“那如韦县男所言,此问题的根源有二,则又如何解此二根源?”
韦仁实下意识的张口便答:“第一,只要百姓仍旧以土地为根本,那土地兼并现象就无可避免,且一直存在,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唯有扩大疆域,使大唐拥有更多的土地,以延缓土地兼并现象的恶化。第二,设法改变这种严重依赖于土地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这才是杜绝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本办法。”
韦仁实本是张口就来,说完之后,就有些后悔了。
着两句话说起来简单,可实现起来又是何其艰难。
众人听了韦仁实的话,都是一脸的吃惊。
半晌,杜佑摇头笑着道:“韦县男这话……倒是分析的句句在理。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艰难。”
见他及众人的神情,显然是将韦仁实的话当做了少年心性下的热血狂语。
韦仁实也不辩驳。想要做到这两条,当真是极难,不仅仅难在统治者无法决断,难下决定。更难在于既得利益者,这些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是他们赖以成为统治阶级的基础,他们绝对不会放任有人去动摇这个根基。为此
喜欢盛唐再临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