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仁实没理会李淳的怀疑,像是没听见李淳的话一样,继续说道:“这种占城稻有三个特点,一是极为耐旱,二是适应性很强;几乎可以做到“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周期短,气候越是湿热的地方,一年能种植的次数就越多,像安南之地,可一年种上三季,当年收获三季。往北,我大唐岭南之地,当也可一年三季。再往北,江南之地,或可一年两季。关内、陇右等道,可一年一季。再往北,乃至于辽东地区,也可一年一季。”
李淳听到韦仁实的话,脸色微变,却听韦仁实继续说道:“此稻种产量高于如今大唐所种之粮食,保守估计,若一年三季,则一亩地可产粮七八石,两季,则一亩地可产粮五六石,便是一季,也能一亩地产粮三四石之多。且,因其对于土地的要求不算很高,所以可在我大唐广泛种植。”
听到这里,李淳已经脸色大变,凝重的盯着韦仁实,他了解韦仁实,知道韦仁实这么郑重的说了,那就不会是信口雌黄的胡言乱语。可是一年能种三季熟三季的粮食,却实在是匪夷所思,叫人不敢相信。
李淳目光凝重的盯着韦仁实,韦仁实继续说道:“安南当地的那些部族,十分落后,不通教化,其环王国农人耕作粗放,也无灌溉之说,稻米种下便不再管,任其自然生长,等成熟就收。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然即便如此,环王国人也从不知饥荒一词为何物。”
李淳的神情已经由方才的震惊变成呆滞了,睁大了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韦仁实,总觉得韦仁实会突然说一句这些都是我所杜撰的一般。可韦仁实神色平淡,像是在背诵一般的缓缓开口,吐出了令李淳觉得自己的心脏好似忽而迅速的抽动,浑身的血液好似猛地奔流起来了一般的话语。
“仁实哥儿……”李淳猛的站了起来,觉得口唇发干,下意识的伸出舌头抹了一圈嘴唇,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仁实哥儿所言……可是当真?”
“自然是句句当真!”韦仁实点了点头。
他很确定,很肯定。
历史上汉代的时候就提起过岭南有种植双季稻的轶事,只是被当作传言,无人相信。
唐末五代之时,占城稻沿着海上贸易传入福建,宋代引起皇帝的注意,进而推行全国,并迅速普及,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
句句当真——四个字,犹如四记重锤一般砸进了李淳的心里,让他忽而有一下提不上气来,眼前都好似黑了一黑,双腿都好像软了一下。身为皇家之人,又是皇长孙,在场的人当中,没人能比他更清楚这四个字的意义了。
“仁实哥儿是从何处得知?”李淳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自己的心绪,却仍旧激动的手指微微颤抖。
天呐!若是能找到这种稻种,若是这种稻种真的如此神奇,若是因着自己,能让这种稻种在大唐种植遍地,大唐的百姓在不缺粮,那……那别说皇位一定是自己的了,更会被后人的汗青上面如何的书写伟绩啊!
李淳的眼中充满了震惊、怀疑、狂喜……种种情绪汇聚在一起,散发出明亮的光芒,盯着韦仁实的眼睛。
“我曾得到过一本古书,上面写有汉时岭南之地有种一年种植两季的稻米的事情。我留了心,此后一只追寻此事。”韦仁实对李淳说道:“后来经过我多方的翻阅、探寻,终于得知果真有这种稻种,就在以前的林邑国,如今的环王国内。实际上不只是环王国,包括它周边那些小国,还有更往南的那些地方,都有这种稻种。而那片土地,也是最为适合种植这种稻种的地方,都能够一年三至四熟,这种稻种在那里,从种下到收获,只需五十来天。而那块土地之大,不比中原之地小。”
韦仁实可以清楚的看到,李淳的瞳孔猛然一下收紧了起来。
“走,回去!仁实哥儿,你跟我一起去东宫罢!”李淳猛一回身,一边说道,一边大步往回走去,走出几步,又回头对众人说道:“走吧,快些!”
众人见李淳肃然郑重,也都听见了韦仁实的话,自然都放下了望远镜。
在此处也已经看了许久,想看到的东西也都已经看见,所以也都匆匆的往山下下。
众人顺利避过了巡逻的兵卒,下到山麓,李淳都等不及下人收拾东西,当即便留下仆从收拾,自己让众人先坐马车回去了。
回到长安城,李淳便与韦仁实一起往东宫去。
“仁实哥儿,你说得可都是真的?”李淳定了定神,又确认道。
韦仁实点了点头,说道:“是真的,不过没有实物佐证,终究不能使人信服。待会儿太子殿下一定会将信将疑,到时候淳王爷可以建议先派出一支精锐斥候往环王国中探寻此种稻种,看看其在环王国内情况如何,是否如我所言,若是其在环王国内真如我所言,便收集一些稻种带回来,在我大唐境内寻与环王国相似的地方,如岭南、琼州等地试种,看看其长势如何。然后在慢慢将试点北移,看看它在北方长势如何。”
李淳点了点头,道:“好!”
二人入了东宫,不多时便见到了李诵。
李淳请李诵屏退了左右,李诵有些奇怪,问道:“却是何事?须如此保密?”
李淳行了一礼,肃然说道:“阿耶,孩儿听仁实哥儿说,环王国有一种稻种名
喜欢盛唐再临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