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父亲一出事,大家都以为张居正一定会丁忧,所以各方势力开始行动了。首先是一向比较低调做人的张四维张大人,突然开始插手内阁事务,一改以前不管事的态度,让大家以为张四维已经是新任的内阁首辅了。一些地方派系的人也开始纷纷进京,有的拜访朝廷的大佬,有的拜访亲贵,有的和内侍私下沟通,更有一个地方官员直接找到陈太后那里,要求出任内阁。大家都盯上张居正的内阁首辅的位子,就算一些明知道自己不够格的,也开始盯上因为上一任提升留下来的空位子。至少有三个人希望在张四维坐上内阁首辅之后,他们可以进内阁,顺延成为内阁三辅内阁四辅什么的。
张居正的人以为张居正没戏了,所以暂时按兵不动,等张居正走了之后再说。没想到小皇帝下旨不让张居正离开,这些人又开始嚣张起来。派系的混乱和超出平常的意外,导致京城六部衙门和内阁一片混乱。一些下级官员不知道应该把上报上来的文件教导张居正府上还是内阁值班处?一些已经送到内阁值班处的文件应不应该要回来?一旦张居正催要文件的话,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一旦引起麻烦或者事故的话,这个责任谁承担?就连一些要下达的旨意应该交给谁都成为了我呢提。送到张居正府上的话,张居正现在闭门谢客在家守孝。要是送到内阁值班处的话,张四维能不能做主?会不会又要再一次回到张居正那里,由张居正最后拍板?大家应该挺张四维的?还是张居正的?内阁谁当家?张居正还是不是内阁首辅?内阁乱了,六部乱了,京城乱了。这是第二个麻烦事。
第三件事情是言官的闻风奏事。言官就是御史,在明朝初期严管的权力很大。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一二品大员,只要有把柄被言官抓住了,就可以直接上报皇帝。当时的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后来又有了夺侄子皇位为新皇帝的明成祖朱棣,他们都是一些不讲情面对自己人也心狠手辣的人。一旦言官有证据不是诬告的话,一告一个准,不少亲贵和大臣因此人头落地。朱棣更是担心后代帝王杀言官封锁言路,就下达了“言者无罪。不可诛杀言官。”的圣旨。从此言官成为了大明的一大特色,这些人说好听点是防止权臣为所欲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其实就是一条一条的疯狗,就会给办事的官员找麻烦,破坏团结局面,用古法和死脑筋控制大家的思维。更有一些言官成为了一些人的工具,用来抨击政敌的武器。
张居正是一个实干家,自从他掌权后,他把一些有能力的人安排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把一些不合适的人赶到了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一来当然会有破格提拔和得罪人的事情发生了。一些人早就对这种做法有意见了,说张居正党同伐异,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可是张居正不但是内阁首辅,而且是小皇帝的老师,李太后和冯保也支持他,所以这些人扳不倒张居正。
张居正要丁忧的消息一传出去,大家都以为张居正这一次一定当不成内阁首辅了。所以一边讨好未来的内阁首辅张四维张大人,一边开始对张居正进行报复行为。没想到小皇帝不让张居正离开,他们准备的证据就没有用了。张四维更是不高兴,他暗中指使言官告发张居正。目的就是让张居正不想丁忧也没有脸留在京城,这个内阁首辅的位子一定是他张四维的。这些人在搜集证据的时候已经表明态度得罪了张居正,唯一的活路只有绊倒张居正,让张四维上台,所以他们开始联络更多的人一起上告。张居正不丁忧的事情,刚好也让一些守旧古板的官员不理解,大家开始了新一轮针对张居正的言论风波。言官的奏折不需要进过内阁,可以直接交给通政司给皇帝。但是司礼监是中间必要的过手环节,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不是白当的,冯保免得把消息告诉给了张居正。其实告诉张居正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张居正不可能对这些人动手,不然就坐实了专权跋扈的罪名。小皇帝留中不发,张居正不处理,冯保不好擅自行动,这让言官们更加猖狂了。更多的奏折送到宫里面,上告张居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罪名也越来越具体。在张四维的暗示下,张居正的几个得力助手也被罗列其中,他们甚至于被称之为朋党。
第四件事情还是因为张居正的内阁首辅的位子。一个地方官员和陈太后有一些关系,借着这个机会想通过陈太后进内阁。陈太后当然不会答应了,她自己很清楚这个亲戚的本事,别说是进内阁了就是现在的位子也是看在她的面子上勉强下来的。不过这个亲戚的一句话到让陈太后想到了一些问题。难道朝廷和她们皇帝母子三人真的离不开张居正吗?要是张居正死了或者病倒了,难道朝廷就没人了?陈太后找来了李太后和冯保,希望能够想出一个对策。趁现在张居正还能用的时候,选择张居正的接班人,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按说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一旦张居正出事或者请辞的话,就应该由内阁次辅顶上去。但是这个本来看好的内阁次辅张四维张大人,这些年的行为真的让两位太后不满意。按说能够进内阁,成为内阁二号人物的人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家伙。可是这个张四维不但让看中他的人很失望,也让张居正看不起张四维。张四维的身份明摆着是和张居正组队的,就算不能牵制张居正,也可以让张居正做事有所顾忌才对。可是张四维
喜欢谜案追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