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多里夫并没有做统帅的资格,在辽东这里,比他有资格的人很多。比如周宏,比如蔡伟,比如吕琦玲。
但是童军偏偏任命他作为那些辽东商人卫队组成的军队的统帅,原因很简单,他以前是奴隶!谁都知道这个猎犬军团的将军本来只是一个奴隶,还被别人几次转手。
英雄是怎么来的?英雄是时势造出来的。
童老大现在需要柴多里夫去做英雄,所以尽管他不够资格,也必须去做。
辽东方面花了巨资,印刷了无数份小册子,小册子的开头是童老大的《元帅令》,后面则是由辽东大军统帅柴多里夫将军亲手撰写的檄文《战斗吧,我的奴隶兄弟》。
如果说《元帅令》只是为那些奴隶带来了希望,那么柴多里夫的檄文则是教那些奴隶该怎么去做才能迎来希望。
这个小册子以最快的速度在汉北传播着,一个月之后,典韦非常无奈的宣布,接受童老大的领导,漠北正式站在了辽东这边,参加了这场战斗。同时,刚刚成年的典满带着漠北的骑兵袭击慕容九成的身后。
已经带着部队深入挹娄的慕容九成,后路面临被典韦切断的威胁。同时他身边的三十多万奴隶组成的部队,已经从最可靠的战斗力量,转变为一个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
慕容九成非常着急,他要趁着这火药桶还没有爆炸,快点找到和辽东军决战的机会。
张燕显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他知道,对于他和慕容九成来说,现在已经是最关键的时候了。童老大一纸元帅令,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形势!张燕不顾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住军队,就向驻守在对岸的辽东军发起了攻击,以期待在正面战场形成突破,以正面战场的绝对优势,来挽回身后逐渐不利的局面。
可以这样说,张燕的选择是高昌最无奈的选择,他们必须尽快的结束战争。
这个局面是慕容九成提前不准备用的,也是童老大不愿意接受的。隔河对峙的两支军队都是汉北军的正规军,西边人多,东边地利,一旦他们碰撞起来,死伤必定惨重。
这些,都是汉北军的军事力量。这些军队是吕布用来平定大汉的,是本来准备并肩作战的战友。
可是现在,他们向自己的同袍亮出了军刀。
张燕的能力还是那样出众,面对河对岸十多万占据地利的辽东军,张燕集中所有的力量猛攻辽东军的右翼,双方的战斗非常惨烈,每日的死伤都达到上万人。
辽东军兵力不足,在张燕的绞杀之下,右翼的阵地更是仿佛成了一个吸食人命的无底漩涡。
半个月之后,周宏支持不住,主动放弃了右翼的阵地,沿河第一道防线被张燕突破,辽东军的地势之利不存在了。
吕琦玲亲自带着大军反击,希望能把过河的敌人驱赶回去,但是张燕鼓励士兵背水一战,粉碎了吕琦玲的策略。
双方在辽东军的第二道防线前面僵持了下来。
十日之后,张燕率领小队人马袭击辽东军的物资补给基地得手,以一万人的代价歼灭辽东军两万余人,同时烧毁大批粮草,吕琦玲和周宏一时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马日召,在这个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请周宏给他五千骑兵,对张燕还以颜色。
周宏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是马日召却说:“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扭转局势,那么我们不可能坚持到大元帅打赢北面的战争之后。”
周宏给了马日召五千人,马日召带着五千骑兵,于夜晚袭击了张燕的大营。
张燕根本没有想到士气如此低迷的辽东军还敢主动出击,也无法判断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
混战之中张燕选择了撤退。
马日召随即放火烧营,并且转头击溃一股前来救援的部队之后,带着五千骑兵安全的回营。
这一战,是辽东军的第一场胜利,为他们鼓舞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周宏等人和张燕相比,相差最多的就是信心和经验。
张燕并没有给他们第二个机会,随后就发动了总攻,五十万大军呼啸而下,周宏等人抵挡不住,只能逐步撤退。
攻陷辽东军第二道防线之后,张燕兵分两路,一路向北进军,前去汇合形势非常不利的慕容九成。
而张燕自率一路东进下,兵锋直指辽东腹地。
张燕大军的速度震惊了辽东的所有人,大家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那些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为了捍卫自己来之不易的自由,果断的拿起武器,走向了战场。
商人们也是倾尽全力,支持周宏将战争继续打下去。
马日召非常害怕一旦辽东军坚持不住,后方就会恐慌起来,没有想到关键的时刻,由于那些奴隶情绪的激昂,自己的后方居然空前的团结。
他抓住这个同仇敌忾的良机,四处奔走,施展他高超的政治才能建立了又一道防线,辽东人,商人,奴隶,甚至三韩人,以最快的速度组成了一支新的部队前来增援,就连辽东的那些农场主们,也将自己的家丁组织了起来。
当张燕带领部队杀到辽东军新的防线前面时,这里守军的人数居然已经到达了二十五万人!
张燕清楚的认识到,一场新的决战,马上就要打响了。
两支军队,各自摆开决战的阵势。辽东军方面,由周宏亲率退下来的士兵八万多人组成左翼军团,马日召率领五万军队居于中间,右侧则是吕琦玲率领的由刚获得自由的奴隶组
喜欢黑椒炒三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