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之约签订了,围绕这个约定,刘项两人没少派人交涉,从总体方针一直讨论到各项细枝末节,都弄的条条是道,很像一回事。
事实证明,协约这种东西对小民可能是管用的,但对手握重兵、叱咤天下的猛人们那毫无一丁点价值,签这么个无用的东西,完全是浪费木材。
公元前203年9月(汉四年),也就是鸿沟协议签订一个月后,项羽准备遵守约定,回归楚地。思想决定行动,当项羽做好准备后,项羽率领仅剩的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走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项羽走的这个路线是他盯着地图琢磨了好几天才确定下来的。广武、外黄一线,虽然离彭城较近,但有个致命的缺点,这些年来一直这些地方打仗,多多少少都有刘邦的势力存在,如果走这条路线,虽然近了点,但容易陷入汉军前后夹击、进退两难的地步,那种境况项羽是不愿意看到的。最终,项羽准备向南迂回,避开汉军主力,以期顺利脱身。
与此同时,刘邦也准备遵守这项约定,西返关中。因为他也想歇歇,几年来项羽的顽强程度,让他手足无措。
这些年来,在和项羽的每次正面对垒中,刘邦还真没捞到过什么好处。刘项两位武林高手对垒,虽各怀绝技,但各有侧重。刘邦的内功了得,抗击打能力很强,还很持久,但挨打的机会多,还手的机会少;而项羽是外家功夫一流,打人水平很高也很好看,但持久力不够。不同的侧重点能让人明显的看到短期效应,当然也能让人想到最终的结果。刘邦在这几年的挨打过程中,把项羽累的筋疲力尽,可自己却愈战愈勇。
就在刘邦准备西归之时,张良、陈平站出来阻止了他。这两位仁兄都是高智商,张良侧重于战略大局,陈平擅长于战术策略,俩人双剑合璧,足可傲视天下。刘邦能把这俩仁兄捣鼓到一起,要是不赢那就太没天理了。
两位仁兄你一言我一语,为刘邦剖析了眼前的世局:汉占领了大半天下,且诸侯归附,气势正盛;而楚军兵疲粮尽,正是灭楚良机,现如放走项羽,无疑纵虎归山、养虎为患,“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这句话收回了刘邦散漫的心,又让他充满了斗志,抖擞精神开始和项羽又一轮的pk。随后,刘邦撕毁协约,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开始频繁发动袭击。
刘邦的动作让项羽极为恼火,但也毫无办法,人困马乏、军粮断绝,这种局面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因此率领楚军打打走走退守固陵(属阳夏,故地在今河南太康县南),以期做短暂休整。
当然,刘邦也毫不客气,一直追袭至阳夏城南面,驻扎下来。这似乎是一次机会,这是多年来难得的一次机会。项羽虽有十万大军,可刘邦这次领来的是他的好几倍。然而项羽的打法他是明白的,和项羽打仗不能只会加减法,不然是咋死都弄不明白。因此刘邦准备找些帮手来一起解决眼前这个难题。
他首先向到的是两个猛人——韩信和彭越。
韩信自从当上齐王后,就开始只干些骚扰活动,没有什么大动静。这一次刘邦打发了个使者去叫他,而韩信却微微一笑置之不理,既不表示出兵,也没表示不出兵。使者自信满满地来,却莫名其妙地回,这一趟他算是免费旅游,除了领略一下沿途风景之外,一无所获。韩信的行为看似不可思议,可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刘邦虽然给了他一个齐王的封号,但没给他划分地盘,也就是说韩信只有个空衔而已。好在韩同志手里有兵,虽然这里边有些人不完全是听命自己的,但在他的一亩三分上,一时半会也兴不起大浪。因此韩信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得点实惠。
韩信虽然不出兵,可在行为上还算隐晦,最起码还做做样子,而彭越可就直白了点。
彭越这些年来没有少闹腾,最厉害的招数就是打游击,虽然是打游击但还是成效颇丰。因为自从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开始,彭越就一直在梁地作闹,项羽来他走,项羽走他来,硬是咬住项羽的后方不放,彻底断了楚军粮路。他的这么个搞法成效颇丰,并开始搞起了规模经营。这个人虽然一直在项羽后方使坏,却不是刘邦嫡系,因为刘邦除了给过他名誉封号之外,既没给粮、又没给兵,所有打仗的资本都靠他一人小本经营而来,很不容易。现在刘邦打发个使者没头没脑地跑来,要他出兵固陵,让他有些莫名其妙。你让我去我就去啊,连点实惠都没给过,老子能一直白干,怎么也得掏出点真金白银出来,因此彭越找了个并不高明的借口拒绝了刘邦的邀请,“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不能前往”。
从成皋到阳夏,刘邦没头没脑地跟着项羽跑了这么远,本准备叫上小弟们一起合伙彻底解决了眼前这个老对手,而韩信和彭越的行为却让他失望了。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让刘邦大为光火,愤怒的刘邦把姓韩的和姓彭的祖宗十八代都热情的招呼了一遍又一遍。
就在刘邦热情洋溢地练习骂人技巧并有所提高之时,项羽也没消停。刘邦的努力是在嘴上,而项羽的努力却用到了行动上。
项羽在固陵这个小城进行短暂休整,并派季布、钟离昧四处筹粮,解决了燃眉之急后,又焕发了短暂的生机。只要给项羽一星点机会,他就有创造奇迹的机会,项羽的打仗能力绝不是盖的。随后,项羽亲率大军乘夜出城,三路夹
喜欢两汉往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