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金笃男简单粗暴的审判,的确是省了许多时间,各大报纸其实对义和团被杀并没有什么兴趣,一群暴民而已,都不知道他们的性命和干了什么。
但是国宣司还是让几家报纸专门刊登这些被杀的暴徒究竟做了什么,这些人杀外国人的罪不说了,自己国人也杀了不少,数万北京人被这些暴民杀死,所以仅仅处死435人,并不过分。而且很多被赦免的义和团应该庆幸,这次是国战获胜了,如果国战失败,他们的下场不知将会有多惨。
但是报纸是追究新闻轰动性和新闻性的,义和团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死就死了,接下来对十大祸首的审判才是最关键的审判,这次唐致尧不能躲了,而且金笃男还没有那个水平。
十大魁首之中,大学士徐桐因为年纪实在太大了,而且这厮也实在是能活,都八十二岁了,经过了曹跃的特设,没收了徐桐五分之四家产,被流放回乡。尽管徐桐没有被杀,可是从此之后他不允许开馆授课教人做学问,更不允许在报纸上写文章和做乡绅仲裁,只能安安分分守着乡间田地做一个小地主,可以说相当于清代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了。
徐桐是大学士,但在庚子国难之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极度反洋的人,但未必代表着他支持义和团暴乱,所以他并非促成此次暴乱的主要幕后推手,因此放过徐桐也得到了洋人的认可。而徐桐回乡之后依旧对洋人和洋物抱着强烈的排斥态度,家里拒绝使用点灯,点火不能使用洋火(火柴),看消息只能看报纸绝不听收音机等等。
流放了徐桐之后,第二个受审的则是徐桐的儿子钱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徐承煜该死,他一力促使庚子五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里山、吏部尚书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以及太常寺卿袁昶被杀,并且亲自监斩了这五位大臣。光绪复位之后,便已经为庚子五大臣平反,五人官复原职追封谥号等等一系列举措。而徐承煜作为当年的监斩官以及主审官,则必须受到严惩。
徐承煜求生**强烈,宁愿花钱给自己打官司,但因为在狱中检举揭发了许多其他人,以至于他的名声的确是太差,没有诉师给他打官司,徐承煜只能自己为自己申辩。而徐承煜将一切恶因全都推卸到已经死去的荣禄身上,说处死庚子五大臣是荣禄的主意,且慈禧太后和兵部尚书刚毅一力主张,自己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经过了反复申诉阶段,他活着的这时间就拖长了,当然也没有给他拖得太长的时间,一个月之后,经过证据的反复对比,主审官唐致尧判定徐承煜应承担责任,为谋杀庚子五大臣的凶手之一,判处斩立决。但因为曹跃的主张,大清朝取缔斩立决,因此判处徐承煜绞刑。
第三位受审的则是前山西巡抚毓贤,此人在山东的时候尚且反对义和团,且因袁世凯入山东剿灭义和团,但是在慈禧态度改变之后,立即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态度大转变,积极支持义和团,并在山西发动义和团残害传教士并杀死159人,而被杀教民为3459人,毓贤应该承担起全部责任。
毓贤不服上诉,同样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调查反复对比证据,最终唐致尧裁定毓贤有罪,判处绞刑,没收毓贤家全部财产,家人九族被发配新疆戍边。
第四位受审的是总理各国衙门大臣赵舒翘,赵舒翘为人比较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他担任刑部尚书时曾经多次给冤案平反纠正,为许多受冤者伸张正义,在民间口碑极好。他做错了几件事,在他担任刑部尚书的时候,放任手下刑部左侍郎徐承煜迫害庚子五大臣。另外,他代表皇帝亲自前往义和团大营观察义和团,回京向慈禧提出义和团忠勇大清民心可用,以至于慈禧做出了错误判断,扶持义和团,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赵舒翘是一位朝廷里比较正直的官员,可是由于他犯的错误太大,最终成为酿成庚子祸乱的魁首之一,赵舒翘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赵舒翘又是一位好官,甲午之战后他在江南任职时多次与日本人抗争,为江南百姓谋的福利为江南民族工业谋求权利,数百人因为他及时纠正冤案而被释放,数千人受其恩惠,而且他在任职期间每逢灾年,都会力排众议顶着朝廷压力救助难民,在民间口碑极佳。即便因为庚子祸乱而被杀的教民家属,也认为赵舒翘罪不当死。甚至有人扬言,若是赵舒翘被判处绞刑,百姓们则会自发劫法场救出赵舒翘赵大人。
百姓们的呼声,朝廷官员们能够听到,他们也害怕出事儿,万一真的发生劫法场,这可是又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主审官唐致尧也受到了百姓们的威胁,不少人前往唐致尧的住处,跪在他家门口为其请愿,希望唐致尧能够赦免赵舒翘死刑。赵舒翘不敢轻易开这个口,也不敢轻易作出判决,他主动向赵舒翘提出让他申诉,如果赵舒翘申诉,他的案件会拖很长时间。因为赵舒翘被追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前往义和团大营巡视一番回去向慈禧递送的奏报,而奏报是两个人写的,除了赵舒翘外,还有一个人瑞敏郡王载漪。假如载漪能够全部承担下来,且能够证明慈禧心中早就有定论,而非赵舒翘的这一纸奏报的话,赵舒翘极有可能获得赦免。
但是赵舒翘此人性格刚毅,态度坚决,不上诉,请速死。
这下唐致尧为难了,只好向刑部尚书金笃男报告前后,金笃
喜欢庚子猎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