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曹两家外姓争雄,刘家的天下岌岌可危,荆州牧刘备与使君同是汉室宗亲,当此危难之际唯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方能上捍卫朝廷的尊严,下可以保证两家的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抱团取暖。”
“刘备有英雄的名声,麾下猛将如云,击败张鲁绝对不成问题,有他来协助镇守巴郡,必然可以抵挡住明人的大军。”
“而刘备又以仁义二字而名满天下,无论真假,至少说明他为人做事都是最爱惜自己细羽毛的,这样的人应该不会顺便就来夺取同族的底盘,可以信用。”
黄权反驳道:“刘备与公孙瓒有同门之义却背弃他而投奔陶谦,曹操救了他的性命却被他夺了徐州差点误了大事,投奔刘表却不顾同族的情分击杀了刘表夺取了他的基业,这样的人怎么能交往呢?”
“何况我听说刘备这个人有英雄的志向,从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但当今诸侯里以他的地盘最小,凭借荆州一隅四战之地之地如何能对抗北方双雄?”
“这种强敌在侧压迫感才会使得人变得疯狂,所谓穷鼠噬猫就是说的这种情形。以刘备的贪婪岂会三巴地区虽大只怕也难以满足他的胃口。”
“益州虽然山河险固,但以其人枭雄的手段安知主公不会成为下一个陶谦、下一个刘表?”
“这就好像单身一人在丛林中休息,因为感到担心而请求老虎来护卫自己,却不知道最喜欢吃人的就是老虎啊!”
张松冷冷反驳道:“刘备是不是老虎我就不知道,我只知道明国已经动手了,怎么,你想要干脆直接降了明人是吧?也对,你也是夷人,自然是不怕的。”
黄权顿时大怒,立刻反唇相讥,双方你来我往,吵的是不亦乐乎。
听着手下们吵作一团,刘璋感觉头都不禁大了。
实际上刘璋是一个很感性和美食,对于权势的眷恋其实远不如外界认为的那样执着。
可是他也知道既然已经处在了他的这个位置上,就注定了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除非他能最终下注成功,并且还有能力去实现下注。
但是这两点他都做不到,就比如现在,他自己依然看不清谁会是最后的赢家,李归还是曹操?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个人不会是他自己。
可是现在现实已经迫使他必须立刻下注了,而且还只能下在自己身上,而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与父亲刘焉不同,刘璋根本没有称帝的野心,他的才能或许不如他的父亲,头脑却清醒的多。
在他看来春秋战国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乱世不会长存,不能制霸天下的话称王称帝什么的除了给家族肇祸外没有丝毫的好处。
所以就连曹操代表朝廷册封他的蜀王一职他都坚决的拒绝了,就是怕被秋后算账。
如果现在加入李归一方,至少能保的数十年富贵,而选择了对抗,就立刻就要面临和李归的生死搏杀。
所以就他个人而言,投降李归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但是他丝毫不能在属下们面前流露出来这一点。
因为他知道聚居在蜀郡的豪强世家们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一点,他们里面很多人都是这几年为了躲避李归的“暴政”才来到益州的,兜兜转转一圈之后想让他们重新回到李归治下怎么可能?
与三巴地区不一样,这些外来者和蜀郡的世家既是是刘璋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同时也是主要的得益者。
他们在整个益州占有大量的良田、桑园、草场,拥有无数的牲畜、奴仆,过着仿佛天堂般的生活,而这一切一旦明人来了就都不可能再继续拥有了。
所以他们对李归的厌恶是发自骨子里的,根本无法调和,就算有个别明智之人想要改弦易张,也会因为家族的牵绊而无法做到,比如法正、孟达。
所以说要是刘璋流露出一点点投靠李归的想法,那么这些前一刻还看着忠心耿耿的手下下一刻可能就会变成最凶恶的敌人,刘表的遭遇时时刻刻提醒着刘璋这一点。
那么既然李归不能投靠,为什么也同样不能选择重新投靠大汉朝廷呢?
刘璋自己并不反对重返朝廷,可是一来双方地盘并不接壤,朝廷对益州的战局实在是鞭长莫及,二来他的手下们也并不愿意现在就重返朝廷治下。
毕竟东汉百年,无论是益州本土人士还是外来的以关中人为主的东洲人士都是朝政的失意者。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扬眉吐气翻身成为了益州之主,并不想再为自己头上压上一座并不友好的大山。
所以对他们来说,能拖延一点就尽量多拖延一天,最好李归和曹操打个你死我活永远分不出胜负才好。
所以益州大族的代表人物张松才会提出迎接刘备入川,基于的就是这样的考虑。
什么刘备仁义满天下的说辞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刘备这些年颠沛流离连个稳固的地盘都没有,老部下很多都离他而去,哪来的时间搞什么仁义?
张松真正看重刘备的就是两点:
一是刘备比较能打,至少比刘璋能打的多,对内能更好的帮助蜀郡的豪强压服南中、三巴地区的叛乱,对外也可以更有效的抵抗李归的侵略。
二是与李归曹操相比,刘备手下的人才比较少,进入益州之后不得不依靠本地的世家豪强,这样一来张家等世家也比较容易攫取更大的权势。
而这也正是黄权等人坚决反对邀请刘备前来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这样做根本没有
喜欢热血残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