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李归也曾经表示过对他的欣赏,所以能抓住他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看到败退回来的夏侯惇,曹操的心里就像是滴血一般,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怪罪夏侯惇,而是自责的对诸将道:“是我轻敌才有今日之败,与将士无关。”
这倒也不是完全的虚言,要是早知道贾诩所部如此剽悍说什么曹操也不会冒冒失失的搞什么三路渡河的。
而且夏侯惇还告诉曹操一个现象,那就是敌人里面明显有大量的氐人特征的战士,这样的比例绝不是普通明军能有的。
曹操闻言大吃一惊,立刻下令拷问乐进冒死抓回来的一个活口,在大刑之下这个人最终承认了自己是来自长安的李归亲军,对面的军队全部都是刚从长安调来的。
这个消息让曹操真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
夏侯惇率领四千精锐被敌人两千人吊打,虽然说夏侯惇指挥能力是差了一点,但是乐进、韩浩都是世间罕有的猛将啊!
现在知道了对手是天下第一强军——李归的近卫,那输的也就不算是很难看了。
但是李归的近卫居然出现在了这里,这又是个什么情况?
最坏的情况就是李归自己已经来了,现在在这里下了一个套等着自己往里钻,就像他对付鲜卑鹿结部一样。
不过在他和郭嘉、陈群两人商议的时候,郭嘉明确指出这绝对不可能。
首先,上次遇刺给李归留下的创伤实在是太重了,再加上他因为段宁的身故连夜赶路更是让自己的病情是雪上加霜。
这都是真实的,因为曹华就一直陪在李归身边,她完全没有明白向娘家隐瞒李归身体真相的重要性,毕竟那时候两家还没有走到要立刻兵戎相见的地步。
所以在李归彻底痊愈之前,就算是他愿意冒这个险,他的手下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毕竟对于上次因为误传李归身故所引起的动荡和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每个明人心里都是记忆犹新,那绝对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其二,李归为人异常谨慎,每次动兵都是倾尽全力,从不弄险。
就算是对付丁零人和鲜卑人的时候的以身诱敌之举也是因为深知对手攻坚能力差并且大军在侧。
而现在并没有明人大军南下的消息,两三千人可以瞒过曹操的耳目,数万人南出武关的话绝对不可能做到无声无息。
要是李归以为自己带着四千人就可以击败曹操的四万大军,那不是把曹操看得比黄巾还不如了?而无论是曹操还是郭嘉都知道李归最重视的的人就是曹操。
最后,假如李归真的想要诱敌深入,那把曹军放过淯水引到宛城城下才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这种情况就算可以打痛曹军,可是无碍于曹军的行动,根本不可能困住曹军。
听了郭嘉的分析,曹操也觉得很有道理,看来确实是自己有点多疑了。
可是那为什么李归的近卫会出现在这里?这一点就连郭嘉也是想不明白。
要说李归未卜先知,先派兵在这里等着曹操,那也太过玄幻了,杀了郭嘉他也不相信。
要是李归真的能做到这样大家还争个毛啊!直接散伙算了。
还有一个相对合理解释,就是李归打算让贾诩率领大军从宛城进攻许昌。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明人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关中来到宛城,绝不会就这几千人。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李归真的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贾诩这样的人吗?
就算他自己不能率军出站那也应该是让毕舒统率大军从并州南下河内要稳妥的多呀。
贾诩这样战绩不显的人能统率大军进行这样的灭国之战吗?他就对贾诩这样有信心?
不过思前想后郭嘉还是建议曹操立即撤军回许昌以静观其变。
曹操当然不愿意了,他对郭嘉道:“大军南下耗费良多,现在稍遇挫折就回师,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再说韩浩还在敌人手里岂能不救?”
郭嘉道:“现在宛城已经有了准备,再强行进兵纵然能胜也是惨胜,以疲惫之兵又岂能守得住残破的宛城?不过是白白将自己直接送到了明人和刘备的夹击之下。”
“我观明人兵书,有一句话十分有道理,那就是真正的战争不必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应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最大目的。”
“消灭了敌军,城池自然唾手可得;夺取了城池却没能消耗掉敌人的力量,不过是把自己陷入了被动之中。”
“明人势大,难以一举打败他们,如果不能一击得手,那就不如引他们来攻,在防御之中大量消灭他们,使得他们无力再进犯。“
“然后趁明人无力东出的时候,消灭孙权、刘备、公孙度等人,合关东之力以抗明国一隅之地,可保必胜。”
曹操闻言依旧低头不语。
陈群见状也劝道:“此次南下,一举攻破明人城池七座,俘虏明人自张宠之下近万人,掳掠民众十余万北返,这不是大捷是什么?”
“明公天威,奋力一击之下敌人自然是化为齑粉,但是现在春耕在即,明公怜惜世人辛苦暂且休兵,天下之人都会感激您的恩德,又怎敢有丝毫不敬之心呢?”
其实曹操也没有那么坚持啦,只不过面子上有些下不来故作矜持罢了,陈群也正是看穿了他的这点心思才给他找个台阶下罢了。
曹操立刻顺水推舟道:“确实如此,既然不能迅速平定南阳,
喜欢热血残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