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朝廷在对待幽州鲜卑和乌桓的态度上一直有主和派和主战派之争,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
主和派的刘虞被公孙瓒消灭后,曾经帮助过刘虞的乌桓、鲜卑开始恐慌了,公孙瓒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必定是他们,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自保。
此时,辽西乌桓的首领丘力居已经去世,他的干儿子蹋顿继位。
蹋顿能力出众,他懂得如何利用汉朝地方割据势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跟袁绍和亲,傍上了一棵大树,有袁绍帮忙,蹋顿开始在名义上管辖其他两个郡的乌桓,使乌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幽州鲜卑族也出了一位非常之人,他叫阎柔。
阎柔是汉人,小时候被抓去,由鲜卑人抚养长大,并且获得了鲜卑的信任。
公孙瓒威胁太大,乌桓在蹋顿的带领下傍了大款,鲜卑却仍然群龙无首,没人带头想办法。
这时阎柔站出来,他的办法就是扶植刘虞的余党。
他从中积极斡旋,主动联络轲比能等人,与刘虞的旧部取得联系,并且给予鲜于辅等人大力支持去讨伐公孙瓒。
鲜于辅、齐周、鲜于银都是刘虞原来的部下,在阎柔的工作下,他们重新召集了数万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还有部分刘虞的旧部,声势浩荡的杀向公孙瓒。
在他们的协助下,公孙瓒最后被袁绍彻底消灭了。
或许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时候幽州就此划入袁绍的地盘了,但事实上,与乌桓和鲜卑混到了一起的刘虞旧部并没有选择立刻并入袁绍势力。
在这样一个实力说话的年代,显然在这一撮幽州最后的军事力量中,外族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乌桓是早就投靠了袁绍的,但他们的投靠实际上看起来更像是结盟,三郡乌桓仍然拥有自治权,军队也不是袁绍能够调动的了的。
鲜卑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没有投靠袁绍,在阎柔的带领下,鲜卑联合刘虞旧部别树一帜,自己扛起了一面大旗,幽州土地上的汉族味道已经越来越淡了。
袁绍真正实际能控制住的也就是涿郡和广阳郡,重要的战略要地渔阳、代郡、上谷郡等全都是袁绍插不进手的地方。
当然,无论是乌桓还是鲜卑,表面上依旧对袁绍表现出了暧昧,这样一个有实力的大军阀更适合去利用,而不是惹恼他。
但是作为外族,乌桓和鲜卑骨子里又不愿去完全被袁绍所控制,如此一来,易京大战后的幽州成了大汉帝国身体上一个若即若离的零件。
要不是畏惧袁绍的实力,幽州恐怕早就在乌桓和鲜卑的带领下脱离帝国自成一派了。
因此在袁曹徐州之战爆发不久,幽州就出现了分裂,以三郡为主的乌桓站在袁绍一边,以阎柔为主的鲜卑则隔岸观火,采取了观望态度。
而以鲜于辅为主的帝国残存势力在田豫的劝说下,选择投靠曹操,或者说是大汉朝廷。
在亲自南下拜见曹操后,鲜于辅被任命为左度辽将军,负责总督幽州六郡的军事。
但是实力上几乎呈现一边倒局面的袁曹之战使鲜于辅等人没有选择立刻配合曹操在袁绍后方搞破坏,而是也观望起来,并没有采取任何针对袁绍的军事行动。
他们的谨慎是有原因,毕竟对于袁绍这样的强大势力来说,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而且此刻曹操还远在南方,对他们可谓是鞭长莫及。
在真实的历史上,就算袁绍战败病死,袁家分裂,这期间幽州各势力也一直迟迟没有动作。
直到近十年后,曹军攻陷邺城,又攻陷了南皮,曹操已经板上钉钉的成了胜利者,幽州的鲜于辅、鲜卑、以及小部分乌桓才最终选择投靠曹操,幽州终于算是有了自己的新主人。
不过鉴于三郡乌桓成了铁杆亲袁派,鲜卑代表阎柔在曹操远征三郡乌丸的时候发挥了极大作用。
不难理解为什么鲜卑对于杀戮昔日的好朋友乌桓那么热衷,因为此时站错了队的三郡乌桓正好可以成为鲜卑向上攀登的垫脚石,结果曾经一同抢劫汉帝国的两个好伙伴就此分道扬镳。
此后鲜卑因为有了曹魏的庇护一直蒸蒸日上,最终在两晋时期掀起了滔天巨浪,先后建立了多个国家,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
而得罪了曹魏的乌桓则每况愈下,在三郡乌桓被扫平以后,分布在其他几个郡的乌桓势力弱小,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打击、融合后,关于乌桓人的记载最终在两晋时期彻底消失。
对于幽州的这三家主要势力,田畴都不喜欢,乌桓、鲜卑自然不必说,鲜于辅等人对乌桓、鲜卑欺压汉人的纵容是他看不过眼的根本原因。
但是他认为鲜于辅等人也并不是真的就那么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段雁看着田畴的信,思前想后了很久,才先秘密召见了李翔。
她问李翔道:“我们对幽州的情报开展的怎么样?田畴之言是否属实?”
李翔恭敬的答道:“田畴之言大致是不差的,不过他有点过于小看鲜于辅等人对大汉的忠心了。”
“实际上我们早已经试探过他们几个,提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却都是无功而返。”
段雁想了想,又问道:“那依你的判断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李翔犹豫了一下,才低声道:“实际上,我们已
喜欢热血残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