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部众主要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等地。
他们无意于鲜卑单于的尊位,想要的就是现在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其他的从属部落有些虽然强盛,但是在鲜卑的大政方针上没有发言权。
这就是鲜卑的现状,内乱不休因而无力再对外大举出击。
但即使是如此,鲜卑人依然是现在无可争议的草原霸主,即使是匈奴人也不敢和他们争锋。
说来可怜,美稷的匈奴人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勇气,他们蜷缩在河西、上郡一带,连和分裂后的鲜卑较较劲也不敢。
听完张辽的介绍,梁习与自己掌握的情况相互印证之后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不过张辽如此热心的帮助自己,所图之事梁习心中也多少有些了解,只是这件事他并没有处置的权力。
沉默的想了一会,梁习才认真的对张辽道:“文远的好意某心领了,敌人如此棘手,只怕习一个人应付不下来,还需文远相助于我。”
“习此去自当向主公为文远求取护鲜卑中郎将一职,只是此等大事全凭主公做主,习并没有丝毫把握。”
张辽慨然道:“大丈夫马上取功名,只要能让某跃马疆场讨伐鲜卑人,是何官位某绝不放在心上。”
梁习闻言大喜,起身拱手道:“文远的情义习心领了,我愿意与文远结为兄弟,从此生死与共,不知文远意下如何?”
张辽大笑道:“固所愿不敢请耳,兄长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梁习那里能让他拜自己,连忙扶住他,两人相视一笑,皆是意气风发,准备联手做这一番名垂千古的大事业。
张辽之所以如此表态,除了因为欣赏梁习,也和他现在在河东郡并不愉快的处境有关。
当初正是因为张辽的战略失误给了袁军以可趁之机,才酿成了大祸。
而之后他又先后两次大败于高览之手,葬送了无数的河东男儿。
普通人见识不广,是不能理解张辽的苦衷的,无论是河东的普通百姓还是士人都对他多有怨怼之词,张辽又不是瞎子聋子,岂能不知道?
而冯北地虽然同样也是出身卑微,对他也算是不错,但是身上的商贾气息太重,和张辽并不对脾气。
而且冯北地并不知兵,对部下的要求完全是照搬李归起兵时的要求,却又没有李归的灵活性,实际上从任何标准来看都已经算是过于严苛了。
张辽所部的军纪本来就不是很好,在冯北地这里自然是经常被呵斥,偏偏对方又是对事不对人,说的句句在理,张辽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
现在有了好友梁习出掌漠南这个良机,他当然是想要借机尽快离开这里的。
而梁习新来乍到,自己又不是豪门大族出身,真要单身上任心里也是丝毫没有把握,现在有张辽和他的部下作为臂助,自然也是千肯万肯的。
两人真可谓是干柴遇到了烈火,一拍即合。
至于说服李归,其实梁习心里至少有八分把握。
在赶到廉县拜见了李归之后,梁习并没有立刻进入漠南都护的角色,而是先向李归详细的禀报了他在河东郡发现的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冯北地为人过于苛刻,又没有可以稍稍制约他的人,军中之人心中多有不满,长此以往只怕会给了袁绍可趁之机。
河东乃是关中屏障、经济根本,万万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所以梁习的这番话立刻就引起了李归的高度重视。
他立刻派人召来了李翔,命他立刻派遣人手去调查查河东的情况是否已经真的这样严重。
但是李翔犹豫了一会,说道:“梁都护说的句句为实,只是冯使君一片赤胆忠心,绝无私心,军中之人也还是多有敬佩的。”
实际上李翔早就知道河东的问题,也在私底下劝过冯北地,但是冯北地这个人是个理想主义者,换句话来说就是个十分固执的人。
他这一套在商场上和官场上其实不算是坏事,换个人绝对无法像他这样雷厉风行的在河东推行如此剧烈的经济改革。
既然在官场上行那么为什么在军队就行不通?冯北地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知道真相后李归也十分踌躇,冯北地一心为公是没有错的,又追随自己多年,无论是从道义上来讲还是从宣传上来说自己都不应该也不能处理他。
但是不解决这个问题还真不行,与李翔等人的不以为意不同,带兵这么多年李归是深知军中的情况和地方上是不一样的。
士兵苦啊,就算是将领的生活也不能和地方上的官员相比!
如果再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和发泄,无论你威望多高都迟早会导致兵变的。
这时候梁习又委婉的指出自己也不是一个军事行家,希望能得到一名既了解并州情况又有能力的名将作为自己的助手。
他的意思李归自然是懂的,而且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李归下令调任张辽为护鲜卑中郎将,暂时驻扎廉县,日后夺取了朔方之后再将驻地迁到朔方。
李归不会再调拨兵力给他,但是允许他带着自己的并州旧部上任,并在河内移民与鲜卑人里招募新军,人数由他和梁习两人共同商定。
以杨秋为富平守将,作为张辽的助手。
调任徐晃驻扎河东,全权掌握河东一切军机事宜,冯北地不得再插手军务,但徐晃也不得插手政务。
将在草原作战上表现的十分不适
喜欢热血残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