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李归的根基已经彻底的稳固,汉人世家的力量也顽强的进入了明人的各级政权,为了平衡,许多氐人的才俊才得以冒头。
李武、窦盛、吕康、雷铜、蒲进、蒲洪、吕昌等人相继被提拔到了重要的岗位上来,构成了氐人的中坚力量。
为了子女的前途,吕强、李尚等元老级的氐人放弃了权力主动退出了一线。
吕康绝对不允许自己因为小的事情而失去父亲留给自己的宝贵机会,哪怕是他的心里也充满了疑惑。
他的这一无奈举动挽救了这数千人的性命,看在不知内情的其他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
那些商人和平民对明人的好感度自然是立刻上升了好几个台阶,关于明人的那些不利的传言也像阳光下的泡沫一般烟消云散了。
但是这一举动落在那些头脑清醒的人眼里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解读了。
曹仁对此就相当的不以为然,他私下对戏志才道:“一味的妇人之仁如何能成就大事?贪薄名而不顾自己的力量,智者不为也。”
戏志才也不是很理解吕康的这个行为,因为现在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明人治下的人口已经不少了,而且这些人里的精壮比例也实在太低了些。
而且这里面还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吕康为何敢在这样大的事情上擅作主张?
如果明人的管理制度也是如匈奴或者鲜卑那样松散,那么他们的军事实力再强大也不足畏惧了。
就连太史慈也私下和刘政嘀咕过这件事,对于吕康的行为十分费解。
面对这些私下的议论,吕康自然是有口难言,而身为当事人的杨沛却视若无睹。
在他的心目里始终认定了一点:民为国本。
这些人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正因为如此,这些人被接纳后才会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大明感恩戴德。
而这样的举动也可以向世人展现大明的仁者之风。
是的,大明,这位历史上曹魏的大忠臣已经死心塌地的成为了李归的忠实拥护者,不为别的,只因为李归是自己姐姐的儿子。
当年家里骤逢大变,母亲惨死,是姐姐牺牲了自己借羌人的手保全了自己。
即使当她陷于危难的时候,还不忘将自己送到万年县避难,又花费重金让自己得以投入大名士法真门下。
正是借助着这样的保护自己才顺利的成长起来,否则自己早已死在嫡母的暗算之下,哪里还能有今天?
但是她为自己做了这么多,直到她家破人亡自己却从没能给她任何的回报,这份愧疚像毒蛇一般折磨着自己的心。
现在她的儿子成就了这样的伟业,自己在高兴之余也不禁万分惭愧,自己这个当舅舅的有愧于他啊。
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满腔热血尽数奉献给他,帮助他成就万世伟业,才不辜负姐姐于地下。
至于这样的行动会不会是为李归增加了负担,杨沛是认真考虑过的,他的答案是不会。
李归治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杨沛认为是他特别看重技术人才。
他知道自己这些人里虽然老弱妇孺占多数,但却有着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
因为他们来自新郑,这个从传说的黄帝时代就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从来都是手工业者的天堂。
这些拥有独特才能的手工业者对李归的大业一定会有所帮助的,杨沛坚信这一点。
队伍过了谷城不久,一座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的雄伟关城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就是当今天下的第一雄关——函谷关。
看着眼前这无比雄伟的高大关城,带着游子归乡的万般感触,吕康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策马来到队伍最前面,大声喊道:“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声音远远地传到了队伍的各个角落,队伍前列的一辆车忽然掀开了车窗的一角,露出了一张依然略带着一点稚气却已经十分秀丽的脸庞。
“这就是函谷关吗?这里就是秦州了,你回到了故乡,可我却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故乡了。”
无论是欢欣还是悲伤,随着关门的打开,队伍还是宛如一条长蛇蜿蜒进入了秦州地界。
不过队伍入关以后,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直接穿城而过。
因为函谷关虽然是天下第一雄关,但是也并不能容纳这么多人,再说这样也不安全。
前面就是新安,大部队必须赶到新安才能休息。
不过函谷关的守将告诉吕康,本已南下就食的黑山军张白骑所部又流窜回来了,据说正在新安、渑池一带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吕康不禁有些心烦意乱。
要说这张白骑也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喜欢骑一匹白马,人长得更是仪表堂堂,你可以直接想象一下三国游戏里赵云的形象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他还精通骑术,武艺高强,胆大心细,当年凭借着千余乌合之众就将董卓搅得不得安生。
后来驻守弘农的段煨也算是一代名将,拿他也是一点办法没有,反而接连不断的在他身上吃了一些小亏。
李归平定关中后也曾派人劝降于他,但是不知他吃错了什么药,不但拒绝了李归的好意,还直接杀了李归派去的使者。
这下李归然是非常震怒,但是张白骑躲在弘农,李归一时也够不着他。
但是在段煨降服后,李归立刻派遣了勇将庞德、雷铜等人带领两千余人进剿张白骑。
只是
喜欢热血残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