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崇祯微微沉思,徐应元也在思索,岳忠又开口道:“徐公公现在全国最大的商贾出自何处?”
“要是论实力大小,现在商行大多数,集中浙、江、山三省,其中以山西商贾最为强大。”徐应元毕竟家中经商,对于这点还是知晓的。
“为何山西最为强大,我不觉得山西商贾聪明,而是因为朝中大臣多数来自山西,故此山西商贾有了便捷,才能做到如此之大。”
这话说完让徐应元不由点点头,的确如同岳忠所说,这的确是这些年山西商贾做的如此庞大的原因。
“故此组建商行,我想选自各地有名的商贾,作为成员达到平衡,另外组建物价团,由朝廷担任,在各地调查各种物价。”
“例如大米在山西两铜板,而在浙江可能只用一铜板就可购买一斤,那么浙江大米到山西运作,所需多少人员、运费、耗资,最终定下其价格,在山西省公开公布,这样商贾既得到利润,也大大降低百姓高价购米,不得私自哄抬米价,当然降价是可以的。”
“卫明好法子,但是朝中大臣定然不会同意着改制的。”崇祯皱起眉毛道。
“所以臣说要拿酒坊做试行,通过这酒坊吸纳商贾加入商行,再逐渐设立物价团管理,最终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商行,只不过这些都离不开皇上的支持。”
岳忠说完,崇祯沉思起来,半响才开口道:“卫明怎么让那些商贾加入进来?没有利益朕想他们不会轻易加入进来吧。”
“这就是为何臣让皇上加入酒坊生意的原因,臣想如果皇家插手各行生意,那么必定会主导整个市场吧,当然这些事情不需要皇家去做,我们可以扶持一人,抽取十分之三的利润,我想肯定有许多人愿意加入,臣把这种手法叫做国商。”
“国商?”
“对就是国商,如果国商经营得好,那么要比税收更多,甚至到了以后不用纳税,就可支撑国家所需,但是这都得一步步来。”
崇祯心中不断盘算岳忠的话语,国商不是不可组建,就算不成自己也不损失什么,要是真的成了,那么必定会有大把大把的前进入国库,这个法子可行。
“好,卫明你说吧,需要朕怎么支持?这件事情由你全权去办,有困难直接找朕。”
“臣要皇上下一份旨意,皇家商行商队到各地做贩卖,不用向当地省府纳税。”
“嗯?怎么商贾到各地还要纳税么?朕怎么不知道?”
“皇上,岳大人说的没错,的确有这样的税收,当地有的不法官员,利用地方税向商贾强行加派,这也是为何物品到达各地,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徐应元急忙开口道。
“胡闹,朕看地方官员真是胆大啊,朝廷已经向商贾加了一份税收,他们有什么权利再向商贾征税,要不然商贾所贩卖物品居高不下,这都是那些贪官逼出来的,日后国库充裕朕必定废除那些不合理税收,卫明朕准了,还有什么困难?”
“皇上,还真是有一事,你看这酒的名字叫什么啊?”
“啊,你不说朕还真把这忘了,这酒。”崇祯一时之间开始思索起来。
“哎,有了,卫明你的酒坊在太公庄所建吧?”
“是皇上。”
“既然源自太公庄,朕倒想起当年汪太公抗元的事迹,汪太公可谓大忠大义之辈,既然如此为了纪念汪太公,这酒就叫太公酒,你的酒坊既然加入皇家商行,那么也算第一个国商,就叫皇家酒坊吧,卫明你看可好?”
“谢皇上赐名。”
崇祯与岳忠聊了一会,在徐应元的提示下,崇祯才想起自己奏折还没批,岳忠也知道国事耽误不得,起身告辞离去。
“哈哈,小徐子用黄金打造一面金匾,用作酒坊之名,下面刻印国玺朕亲自题名,钱从内库里面出,全算作朕为卫明酒坊开业的贺礼,你抓紧时间去办。”
岳忠离去后,崇祯想了想开口道,这让徐应元又是心中一惊,走出去直摇头,皇上这可是对岳忠太重视了,想想在屋里面岳忠的那些话,徐应元真是深深佩服,嘀咕一句道:“也不知道岳大人这脑袋怎么长得,这等办法也能让他想到。”
出了皇宫,岳忠直奔自己的府邸而去,对于府邸、马匹岳忠并不看重,但是那一百两银子,可是解了岳忠燃眉之急。
来到明时坊岳忠直奔明月关胡同而去,自古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句,故此明时坊得名由此而来,而提起明时坊固然大家就知道月关胡同,在这里条胡同当中,住的可是历代大明的将军将领,崇祯赐下岳忠这座宅子,也是大有深意的。
进入月关胡同之后,走过几家之后,第五家门牌高高挂着岳府两个字,门口两侧高悬两行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门口两侧乃是两尊麒麟石像,无不彰显这座府邸的华贵威严。
就在岳忠牵着马,慢慢度过去的时候,一个老者坐在门口张望,看见岳忠过来,急忙开口道:“不知可是锦衣卫南镇都司岳忠岳大人?”
“在下正是,你是何人?”
“老爷,奴婢章华生,乃是徐公公买了小的,暂时担当岳府的管家,这几日每日伴着老爷回复,却未曾见到踪影,只好在门口等着老爷回来,怕是老爷不认自家府邸。”
这章华生虽然说得谦卑,但是身上那股华贵之气,还是隐隐展现,此人到时颇有经历,不仅让岳忠微微皱眉,想想也没说些什么,
喜欢明之汉威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