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马上大张棋鼓的撤离,当天,全太原的百姓都扶老携幼来送行,有许多怕官军回来报复的人都想跟着汉军走,虽然故土难离,但有些人已经听说过官军有杀良冒功的事,何况这十几天来,也有很多人帮过汉军做过事,万一事后官军说是通匪,岂不是有口难言,但大部分人虽然觉得这支队伍不错,到底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留了下来,汉军也不强迫,愿意留的留,愿意跟着的就带走。
高鸿信收拾好东西,命令把府衙全部锁上,防止有人趁机破坏,高光远在旁道:“汉王,我们管这个干什么,一把火烧了得了。
高鸿信用手拍了一下高光远脑袋,道:“胡说,以后我们还会回来,干吗烧了。”
等到汉军退回了交城祁县两县,德楞泰轻而易举的收复了太原,迎接他的却是百姓冷漠的眼光,此时城中的富壕乡绅都已逃亡,官员也被汉军带走,留下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德楞泰的大军所带粮草不多,官仓又都已空了,只得就地措粮,许多刚分到粮食的人又被官军征去了不少,但百姓可不会考虑这些粮食本就是官府所有,只知道官军从自己手里抢了粮,太原的人心顿时皆向着汉王。
德楞泰的希望全部落空,如今太原整个城墙都已经残破,已经不足以守卫,如果汉军再次来攻城的话,清军只会疲于应付。
当天刚刚进入太原城的德楞泰便又率领这手下的大军离开了,德楞泰回首望着残破的太原城,仿佛看到了整个大清的明天。
德楞泰北上撤到了代州,此时的山西要比后世大,包括了后世内蒙古一大片地域,汉军占领太原之后也只是占领的地盘还不到山西的一半。
接下来一段时间,高鸿信打算南下扫平山西南部还没有掌控的州府,至于北方暂时先放一放。
汉军攻伐山西,河南与楚军大战的清军立马便赶到如芒在背,一旦汉军占领了山西南部,清军便陷入了义军的三面包围之中,由不得吴熊光不着急。
吴熊光在得到太原陷落的消息之后,知道汉军马上便会南下,清军已经不能在河南在耽误了,否则很难全身而退。
不过吴熊光不敢退,如今清军在河南,黄河以南便只剩下洛阳、开封两个州府了,如果再退,那么整个中原大地将不复清廷所有。
一旦吴熊光不战而退,那么等待他的一定是清廷严厉的惩处,因此哪怕知道留下来是九死一生他也必须率军留在河南。
这样就算自己真的殉国了,起码家人还能得到优待。
清军与楚军的战斗随后变得更加的剧烈了,清军仿佛最后的挣扎一样,释放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楚军、汉军两军有好几次被清军击败,不得不放弃了大量的地盘。
汉军的南下之战,再没有像太原会战之时的硬仗了,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攻克整个山西也只是时间问题。
形势一片大好之下,高鸿信自然格外的高兴。
而太原陷落的消息传到清廷朝堂之上时,自然一片哗然。
以前朝臣们还觉得叛乱距离他们还很遥远,可是现在乱匪竟然占领了太原,山西已经危如累卵,一旦山西全部线路按,那么直隶省便很难在保持现在的安宁祥和了,北京城甚至都有可能历经战火。
惊慌失措过后,便开始了对陷落山西罪魁祸首的声讨。
德楞泰、福宁,甚至从陕西直接逃到绥远城的杨遇春都成了弹劾的对象,一时之间三人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出了他们三人,最头疼的莫过于嘉庆皇帝了。
江山是他的,丢失了他最着急,同时他还要面对御史言官们堆积如山的弹劾奏折,按照他的本心来说,他恨不得将德楞泰三人碎尸万段,可是又不得不考虑到前线的稳定。
现在嘉庆皇帝感觉自己已经无人可用了,德楞泰、福宁、杨遇春虽然屡战屡败,可是他也不得不用。
入境御史言官众口铄金,他不能不对三人有所惩戒。
嘉庆皇帝思虑再三,将德楞泰、福宁两人革职,然后杨遇春却提拔为了陕甘总督,总领西北军务。
如今清廷已经顾不得尾大不掉了,只要杨遇春能剿灭义军,就算杨遇春成为第二个年羹尧也只能认了。
德楞泰、福宁在代州接到旨意之后,都是一脸的沮丧,他们不知道回到京城之后,他们要面对怎样的局面,一旦失去了手里的权利,他们连自保的余地都没有。
可是两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行动,不能对皇帝的命令有任何的反抗,作为满清的贵族,两人都没有性命之忧,没有必要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德楞泰、福宁将手里的兵权都交给了杨遇春后,心里反而前所未有的轻松,将近十年的征战,从贵州到山西,如今词真正是无官一身轻。
“两位大人可轻松了,我还得继续在这奋战。”杨遇春看着一脸轻松的两人,苦笑着说道。
“哈哈,这也没办法,不过回到北京之后,我们两个便是不死也要掉一层皮了。”福宁先是大笑,接着转为苦笑,说道。
杨遇春听后便不再言语,这次两人别调回京,肯定会收到惩处,相比之下,杨遇春自己便幸运的多了,一旦杨遇春到了两人的地步,肯定难逃一死,这便是满清贵胄与普通将领的差别。
也许正因为如此,嘉庆皇帝才会拿下了德楞泰、福宁两人,而放过杨遇春,多事之秋,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喜欢崛起1796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