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临时起意下的暴走?!
原来孙策、周瑜也不过如此,严正心中漫延开来一种淡淡地笑意,以致使嘴角也跟着轻轻地抽动起来。
这不是轻蔑,而是一种宣战,内心里不肯服输的战意。
严正知道,从此刻起,他走出了孙策、周瑜强大的阴影,大不了,再死一次而已。
孙策闭眼斟酌着,该不该杀了此人。
真要是将皖城给了他,庐江郡的中间多了一块不服自己管的国中之国,岂不难受?
可理智告诉他,杀不得,且不说此子是刘晔弟子,持刘晔书信而来,杀了他,岂不是得罪了刘晔,更何况如此杀人,岂不将有意归附之人拒之门外?
无故杀一个前来为自己效力之人,如何堵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孙策睁开眼睛,说道:“你等且退下,堂外听信。”
严正施礼之后与陈宫退出堂外。
“主公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一出来,陈宫就急忙问道。
“我就没有想过投靠孙策,若是要仕官,剿匪立功之时,就可在刘勋麾下仕官,何须跑到此地来受气?”严正有些微恼道,出言搪塞。其实他心中知道,这不过是自己又一次临时起意罢了,但严正不后悔,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活得畅快,重生一世,何必再活得窝囊。
“你……”陈宫跺足叹息,欲语还休,他也懊恼,投孙策的主意是他出的,可临了临了,孙策同意了,严正却改主意了,早知道,就不该来。
但陈宫内心是敞亮的,严正改变主意的目的,谁都明白,那就是只为孙策攻庐江效力,而不是从此奉孙策为主。
对于此,陈宫是赞同的,他不赞同的是严正应该事先告诉他,就算不告诉他,也不应该当面顶撞孙策,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可严正除了一时的热血上涌,也不是没有考虑,他赌孙策不但是个珍惜容貌之人,还是一个珍惜羽毛之人。
……。
这时的堂内,孙策正在垂询周瑜、鲁肃的意见。
“公瑾、子敬,二位以为如何?”
鲁肃道:“依我看,此事不妥,虽说皖城如今是袁术土地,但日后伯符取了庐江,皖城就是伯符的了,将一县之地轻易于人,某以为不妥。伯符不如婉拒了他,打发他回去便是。”
鲁肃此时最希望的是息事宁人,一边是自己的主公,而且是待己不薄的主公;另一边是自己多年好友的弟子。正如严正所说,买卖不成交情在,鲁肃希望就算谈不拢,也不至于撕破脸面,那么打发严正离开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可有人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还要下黑手。
孙策点点头,道:“子敬所言极是。公瑾之意呢?”
“放不得,若主公不答应,这小商人就会去找曹操、刘表,岂不是将庐江拱手让人?”周瑜冷笑道,“再说将皖城给他,也没什么不妥的。就算此人得了皖城,区区一县之地,加上一个商人身份,他还能搞出多大动静?待取了庐江、鄱阳等郡,伯符找个借口,一举剿灭就是了。”
孙策一愣,微皱了一下眉头。
这是个好主意,但好主意并不代表着正义。
特别是象孙策这样以“性阔听受”的君子,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
而鲁肃马上说道:“不妥,吴侯若是承诺下来,就当一言九鼎,岂能无信?更何况蓄意加害,岂不是陷伯符于不义?”
周瑜冷笑道:“商人无情,唯利是图,岂配谈信义?借内应之名,不过就是想占皖城为己有,其心可诛。其实不必伯符亲自动手,到时只须令潜山兵力空虚,借曹操之手就能除之。”
周瑜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孙策深以为然。
孙策所忧虑的是刘晔,至于一个小商人,九流之民,就如同周瑜所说,岂配谈信义。
孙策吸了一口气,决然道:“既然如此,先暂且应下。先取庐江郡,此人归顺也就罢了,若其有不规之举,便依公瑾之计行事。”
鲁肃一听,暗吸一口气,心道公瑾此策实在太过阴险,真要依计行事,严正恐怕凶多吉少。
本想劝谏,但一听孙策已经同意,鲁肃只能将话咽了回去,暗道,刘晔啊刘晔,这可如何是好?
鲁肃想不到周瑜会出这么一个阴狠的主意,对于出身儒生的鲁肃来说,如此伤天害理之事,足以颠覆自幼时就养成的人生观。
更让鲁肃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心里如同君子一般的孙策,虽然没有同意,却也没有反对。
有的时候,不反对就是同意,就是默认,这是为君之道。
鲁肃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
……。
刚再度被唤进堂内时,陈宫心中忐忑不安,虽然已经劝谏严正要忍,但陈宫实在不看好这个少年心性的主公,会不会又突然暴走。
严正此时倒已经不在乎,他认为如果老天要他死在此地,又何必让他重生?
更何况,孙策想得庐江之心路人皆知,此时正是有求于自己的时候,又怎会因为一个小小皖城而撕破脸面?
而此时,刘勋的数万大军却变成了严正的护身符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果然,当严正、陈宫走进堂内时。
孙策开口道:“吾看在令师的份上,恕你狂妄之罪。至于你所求皖城嘛,如果你在本侯攻取庐江时立功,吾可以考虑将皖城赏赐给你。”
严正见孙策答应,便向孙策揖身施礼道:“谢吴侯。”
喜欢三国之雇佣军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