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先生一晚上都没有合眼。自己的傻弟子莫名其妙地写对了一个“支”字,又莫名其妙地破天荒开口说话,不用“否极泰来,因祸得福”八个大字,实在难以形容傻子的开窍。如神迹一般的变化,深深震撼着老先生的心灵,兴奋得他一夜辗转反侧,直呼恩人顾凤仪香魂有灵,总算让老天爷开了眼。此时看着楚瑜,顾小姐当日的音容笑貌,恍若又出现在穆先生的眼前,想到她对自己曾经仗义相救的恩情,再想到她临终前的哀哀托付,穆铁中不由得老眼酸涩,痴然泪下。
见老头子在自己跟前淌着泪,楚瑜心头一热,住了手,给先生作揖见礼。楚瑜那傻子多年没曾学会的动作何等“行云流水”,被穆先生瞧在眼中越发觉得这是神迹,他本来要问楚瑜在干什么,话到口边,却加入了自己对“神迹”延伸性的新理解。
“七爷,难道。。。。哦。。。。一定是的,你一定是明白了自己文章学问落下别人太多,考文举不太现实,所以改换了思路,想要走武举的路!是不是?”
。。。。。。武举?楚瑜晕了晕,差点没抱着老师痛哭出来。“。。。。是的,弟子闻鸡起舞的苦练,当然是要武举。”
这不是假话。。。。。武举啊武举,雄武地,举起来!
楚瑜还曾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男人一生只有三阶段:成熟前是‘只懂个己把’,成熟后是‘己把也不懂’,衰老后则是‘懂也没己把’―――――――可见,男人自己的把,何其重要!
所以,死可忍,软不可忍。
一年,一年之内,要是还不能雄风再壮,楚瑜宁愿直接挥刀自刎,也绝不当站着尿尿的九千岁!
听到弟子给了自己肯定的答复,穆铁中比楚瑜激动多了,一抹脸上的老泪,高声喜道,“好,孺子可教,师心甚悦。七爷啊,武举虽然算不得科举的正途,也并不被士大夫们所认可,但说到底,也未尝不是一条光大门楣的路。呵呵,你们徐家有个联了宗的先祖,便是中山王徐公千岁,历经百战乃成开国之巨功,挥斥方酋令鞑虏闻风色变。你弃饮鹿鸣与琼林的文科宴,而选择鹰扬和会武的武举宴,也算得上是承袭先祖余烈啊。为师虽一介老儒,三尺微命,却也支持你,全身全心支持你!”
老师的话说得铿锵有力,又那么激动,楚瑜深觉这古代的武举之路,倒也很适合自己混黑帮的性格特征,忍不住有些憧憬那功名利禄,大受鼓舞。
但兴奋片刻之后,楚瑜有些气馁,脑子里一片茫然的找不到怎么开始武举之路的头绪。
不过,穆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明代人,对武举很了解,拉着楚瑜来到他暖烘烘的厢房内,数家珍般地介绍开来。
原来,武举在明朝的确不怎么当红,不但文人们都看不起,而且行伍将领们也不买账,但尽管如此,对楚瑜这个初来乍到的家伙来说,想要走武举之路,难度不小呢。
一般说来,他要想走上武举之路,首先,体能武艺方面要能擅于骑射步射,也要能舞动重量级的大刀,依据科试乡试会试的等级不同而难度递增。其次是文场方面,起码要考两篇对策和默写武经七书,不然连参加武试的机会都没有。
最要命的是,明朝朝廷方面对于武举很不重视,并没有定下什么固定的选拔制度,经常发生变动,就目前的万历末年来说,已经有大臣建议过武举改革,要考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个人武艺,还要试营阵、地雷、火yao、战车等技战术项目;据说还要增加天文地理这些常识,分明就是把武举准备当古代的“国防大学”来搞嘛------这建议的进步性显而易见,但对于混功名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啊。
虽然这个提议最后被朝野各方毫不留情地否决了,但明朝武举制度的不确定性,可想而知。六年才考一次的渺茫机会,谁敢保证不碰到变态的制度改革?因此,穆先生建议楚瑜,准备之路,应该分文、武、杂学三途齐发,广聘良师,夙夜刻苦,坚持几年,或有好运。
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时候,楚瑜听得这么麻烦,倒吸一口凉气,暗道:“朝廷的武举太累了,还是练咱自己的武举吧,女考官爽了,咱就算中举,多简单。”
;
喜欢迷失在明代末年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