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密谋舍利赠指环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这是对西湖的建设、扬名有过重大突出贡献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的话,也是他亲自提笔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所言。
西湖从最初形成起,到现在为止,也就是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在这两千多年的西湖史中,有三个人不可不说。一个是白居易,一个就是苏东坡,另一个则是杨孟瑛。
白居易与苏东坡这唐宋两代的大文豪自不必多言,他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对西湖的建设、扬名以及贡献,稍微了解些西湖的人也是皆有所知。不过对于最后的杨孟瑛,大家则多少有些忽视与不够了解。但这位留下杨公堤的人物,对西湖的建设与维护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甚至比前两位大文豪都要大。
杨孟瑛是明朝人,明弘治十六年出任杭州知州。当时的西湖,因人们把元灭南宋归罪于西湖,西湖被当成了“红颜祸水”给打入冷宫。从明朝建立起,官府不但对西湖废而不治,而且任由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持续到明朝中期,到杨孟瑛出任杭州知州时,西湖已经处于泯灭的危境。十分堪忧。
杨孟瑛到任后,不顾一切,力排众议,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经朝廷批准后,他召集了民夫八千开始疏浚西湖。当时共用了一百五十二天,拆毁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亩三千四百八十一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将其填高了两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让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剩余的大部分淤泥则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从此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杭州人为了纪念杨孟瑛的功绩,便称此堤为“杨公堤”。时至今日,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并称的西湖三堤。
可以说没有杨孟瑛,西湖到今时今日恐怕就没有了,甚至明朝时就有可能被人围湖造田围到没有了。所以,这位杨孟瑛知州虽然没有他的前两位先贤白居易与苏东坡的名气大,但他对西湖的贡献与功绩却并不比这两位小,甚至犹有过这之。因为没有他,西湖到现在可能就没有了。
现在的杨公堤,全长三点四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
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堤上由北向南有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与苏堤上的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
杨公堤一号,与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相对,有一家花港海航度假酒店。这里邻近天台宗杭州寺庙的净慈寺,又环境清雅、风景怡人,建筑风格有江南庭院式的古朴典雅,今日抵达杭州的日本天台本宗与日莲宗所联合组成的天台佛教交流团便被安排入住在了此处。
晚饭之际,杭州市佛教协会以及各大寺院的住持、高僧等接待人员也联合设了接风宴席,为友邦的佛教同行们接风洗尘。因大家都是佛学之士,不食荤腥酒肉,这次的接风宴便在净慈寺里摆了几桌全素斋宴。虽然交流团与接待方两边都有不少世俗的陪同工作人员,但也基本跟着一起吃素。
不过日本的交流团这方面,还是有几名负责翻译、记录、为大师们出行安排处理一应俗事的随行工作人员未有出席。他们都推说是旅途劳累,要留在酒店中好好休息,晚饭也只在酒店用便是。接待方考虑周到,恐他们是不喜全素斋的宴席,也另行安排了世俗工作人员为他们在杭州知名的饭店另行设宴接风。但除了有几名却不过盛情,被半邀半架的去了,剩下的都坚持不往。
此时在花港酒店的天香苑中餐厅的一间包厢中。这几名没有赴任何一个晚宴的日本佛教交流团随行工作人员,都聚在一起一同用晚饭。他们虽然没有去参加宴会,但在这里点的菜也是十分丰富,并不比宴会差了什么。
坐在上首位的是两名中年男子,左首的男子看年纪在四十来岁,坐姿挺拔,面容冷肃,一张仿佛千年冻石雕刻而成的脸上,连脸上的几许皱纹都显得有斧凿深刻之迹,笔直硬朗,如深幽寒潭似的双眼中目光锐利,给人不怒自威之感。
?。右首位的男子则年轻一些,看去只在三十来岁,kao在椅背里的坐姿有些懒散,常挂在嘴角的浅笑也显得疏懒。他倒是生得一副好相貌,面如美玉,鼻挺口直,剑眉斜飞,气质也有些文质彬彬的儒雅,只是脸孔稍显有些长,双目也较细长,眼中的眼白也有些过多。他目光虽也似总蕴着笑意,但却一直带着思索的意味,似乎随时都在思考着什么,给人心机深沉之?
他放在桌上的双手十指交叉,手指白皙纤长,有如女子的手。手相上有言,生这种手的男子常多才多艺、机敏灵巧,且能言善道。多智谋。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桌上还围坐着六人,五男一女,都在青壮之年,一脸的精明强干之色,那女的尤其年轻貌美,姿色傲人。但面对着上首的两人,却全都是一脸谦卑之色。桌上已经上满了一桌的菜,但两人不动筷,这六人也全都垂手而坐,不敢稍动。
花港海航度假酒店与白羽裳入住的金溪山庄一样,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并且都在杨公堤上,只是一南一北,一个隔邻花港观鱼,一个kao近曲院风荷。
喜欢懒仙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