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拦截精度的增强,战机们在大中型战舰的较量中越来越多的被充作侦查眼和对抗敌方战机,而不是直接战斗工具。
然而真正时刻都把战机放在外面侦查的,绝对是极少数,原因还是钱。
以一艘常规护卫舰服役30年为例,假设都在外航行,平均每月进行三到四次超空间跳跃,每三月遭遇一次中等烈度战斗。其服役期在燃料方面的消耗会达到四万星币以上,以中型护卫舰为平均水准,大概是护卫舰本身价值的三倍。
换到战机身上就完全不同了,战机虽然没有超空间跳跃和护盾系统带来的燃料负担,可是它们用的小型引擎对量子燃料棒的利用率也差很多。受限于体积所能容纳的结构复杂度,越小的引擎对燃料的能量利用率越低,现在市面上的量子燃料棒标准为每根(十公斤)含有10的13次方乘5焦耳能源,护卫舰引擎记录最高的直接利用率为79,巡逻舰最高仅为62。
有一点与古代燃料不同,量子燃料的利用率,并不是指在燃烧或原子反应中提取的能量比,而是引擎运转时能以最高效抽取的能量部分。意思就类似于从注水的海绵中吸水一般,引擎直接利用率决定了能极短的时间里从海绵里面抽多少水,剩下的慢慢抽还能再抽出一点儿,想抽干净,反正在战舰这种平台上是不可能的。战斗不等人,一旦引擎供应不上火力加护盾系统,剩下的就只有悲剧了。
至于战机……
战机能效是出厂时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只有两个衡量数据,既燃料棒的直接利用率和最大利用率。阿莱伊iii型为例,它的能效为8/26,也就是在提取燃料棒8量子能源后,可以继续提取到26,在8到26的阶段,引擎能发挥的功率会逐渐下降,就这,在战机里还算中等偏好的!
这种能量利用率,使得战机在服役期间消耗掉自身价格数十上百倍的燃料就跟玩一样。而且战机玩剩下的燃料棒因为破坏了封口,里面的东东会逐渐失去量子活跃特性,送回战舰上也不能再重复利用,稍微不注意的在服役期消耗掉自身价格数百倍的燃料也不足为奇。
所以哪怕是潘文这样不太在乎小钱的,购买重锤号时送了10架后也一直都没再添置战机,并且在战斗时间外也基本没用过。对面这位还不知是何人的家伙,竟然用战机做常规侦查,足以见得是个大土豪!不然就是个能“变”钱的。
再发射的三架战机上去后,形成五对三的局势,又把对面的三架战机给吓跑了。
潘文又发出一条指令:“战机部队保持低密度阵型。”
随着他的指令,战机们追逐的同时扩散开呈弧形的排列,保持在能互相支援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展侦测范围,以避免仍然有静止战机成为漏网之鱼。
原本潘文还想要停留在矿区的手术刀号开启主动索敌模式,进一步引起敌人的骚乱以便这边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可想一想,他又担心勾引到其他方向可能存在的敌人,还是算了。
“boss,我们找到了,距离88万,七艘舰船,对方的推进器反应较低,无法准确判断型号。”
星图上出现七个红点,可惜没有清楚的图片,也不知道是什么船。
考虑了一会儿,潘文觉得可以靠过去看一下。理由嘛,如果七艘船都是护卫舰,甚至只要其中三四艘是护卫舰,那派出战机做常规侦查根本是白费钱的事,所以这应该是一支以巡逻舰为主的船队。
那边战机还在互相追逐,对方逃跑的战机已经增加到了四架,不过潘文这边的战机也追不了多久了。
“对方船队有金属反应,很可能是开启机库产生的。”
“哦?那就是说这是一堆巡逻舰了。”
“至少这一艘是。”战术组的组长并不完全认同潘文的判断。
各种战斗舰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在机库这方面,也是大舰船更占便宜。大中型舰有一个类似于升降机功能的隔离区,在不需要投送千吨级以上物体……也就是炮艇以上子舰船的情况下,大中型舰的机库大舱门是不会开启的,只把同样有隐形结构的隔离区向两侧伸出即可。隔离结构最初并不是为了反隐形而诞生的,它最早的功能,只是为了减低开关机库产生的空气、水气损耗,一代代更新换代下才在开启时有了反雷达能力。
小型舰船的机库则一般为通透结构。倒不是工厂不知道隔离区的好处,然而小型舰船受自身体积限制,机库为了能装载更多类型大小不一的战机,不得不取消额外的结构。这种结构即使进行反雷达涂装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总不能里面什么设备、材料箱、工具都做成反雷达的不是。
“通知黑潮号,我们开始加速,看看对面什么反应。”
星云环境不利于追击,能做些什么,还是看对面的反应。
……
某船队正在靠近的时候,另一边的某艘舰上。
“老大,这法子貌似不那么靠谱啊,人家都追到脸上了,还没找到船。”一个魁梧的粗犷汉子说。
汉子是站在控制室里,从人员分布看这里似乎没有他的座位。
回答他的是金鹰公会蓝眸黑发的混血帅哥尹会长:“但是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不远的地方有敌人,说明方向是对的。”
“报告!目标战机已经侵入预设警戒范围!”雷达员突然大声报告。
预设警戒范围和警戒范围不是一回事,警戒范围一般指主炮最大射
喜欢星空统治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