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走了,陈珪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他的背影出了院,才关上了窗户,他真的后悔让二儿子习武,回想当年他之所以改文习武的一幕幕,不由得微微一叹,当时他来见自己的那一幕又出现在眼前。
当时的刘澜是天下闻名的大将,辽东饿狼小卫青闻名天下,他到徐州,在当时当真是吸引了不少世家公子改文习武,弃笔从戎的念头,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陈应找到了他,而他当时居然也同意了。
那时候他还真没想到刘澜对他的影响会有这么大,这时候还没有偶像这个词,如果有的话,那他一定会明白,这样的影响就好像当年陈蕃对他的影响一样大。
如果想到有这么一天,他是绝不可能,也不会答应儿子习武的。
仔细想想这些年,自此刘澜援徐州之后,他看重了刘澜并极为看好他,那时候的刘澜就像是一块璞玉,与他见的第一面,陈珪就发觉了他身上所隐藏着巨大价值,当时他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他入驻徐州,几乎等于将家族的命运都押在了他的战船之上,事实证明,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比正确,刘澜如他所望,成为天下间瞩目的一方诸侯,但是他对待徐州氏族的态度却让他措手不及,他只得刘澜的野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徐州了而是整个天下,可是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家族的利益。
可是他把希望放在两个儿子的胜算,可是陈应的表现却让他大为失望,尤其是今天陈应的态度,可以说完全就是中了刘澜的毒,刘澜那句天下国家的毒。
刘澜当年在杏林的这番演讲,可以说建立了新的价值观,这番演讲,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如同笑话一般,可现在,他已经渐渐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恐怖之处了,这句话,让多少世家子弟与家族隔阂甚至是反目,刘澜用世家对付世家,用世家年轻子弟来抑制世家,最后赢了输了他都不会失去任何代价,可是世家,却会因此而内耗。
一开始陈珪真的没有想到,就算是刘澜南下秣陵,他也只以为这是刘澜志在天下罢了,毕竟徐州世家,刘澜依然在重用着,最多不过是他怕徐州氏族一家独大的做出来的反制甚至是警惕选择,但现在看来,他真是低估了刘澜的野心,他这何止是要对付徐州世家,而是要对付整个世家阶层。
而从现在来看,他与儿子争论的焦点所在,不就是家族与郭嘉之间的矛盾嘛,他希望甚至传输着个人与家族的概念,可是刘澜却强化着国家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听起来觉得难以置信。
其实在百姓甚至在不少世家看来,朝廷与他们的关系只是向谁交税赋如此简单罢了,国家观念并不深,可以说,百姓在任何人的治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在徐州不是,他们是一个整体,齐心协力。
这在其他几个郡县是难以见到的,大军一到,只要不杀不抢,商业依旧繁荣,甚至会贩卖敌方所需要的任何物资,这在徐州军入青州时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当冀州军到时,这样的情况便再也没有发生,因为在刘澜治下,百姓与官府已经成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澜早已经潜移默化的将他们融为一体。
可是世家的情况就不同了,刘澜的主张,先国家的主张,让氏族子弟与世家生出了距离,现在看来,他那个傻儿子陈应已经中毒不浅,要知道似他这也的情况,自古以来,可从未有过。
一想到陈应,陈珪便气不打一处来,对于他来说,二子可以说是徐州集团进入刘澜军队之中的一颗微妙的棋子,但现在看起来,刘澜之所以会任命陈应与张承,只怕多半是知道了两人的真实态度,所以借此把两人拉入部队之中,如此一来,二人的存在不仅不是帮主陈家和张家的一大筹码,反而变成了一种变相打压甚至是削弱两大世家的举措,一方面二人的权利会越来越重,而另一方面,家族会越来越被疏远,甚至包括陈登,会逐渐被排出刘澜的核心之内,这让陈珪变得奈何,甚至措手不及。
陈应走了,陈珪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他的背影出了院,才关上了窗户,他真的后悔让二儿子习武,回想当年他之所以改文习武的一幕幕,不由得微微一叹,当时他来见自己的那一幕又出现在眼前。
当时的刘澜是天下闻名的大将,辽东饿狼小卫青闻名天下,他到徐州,在当时当真是吸引了不少世家公子改文习武,弃笔从戎的念头,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陈应找到了他,而他当时居然也同意了。
那时候他还真没想到刘澜对他的影响会有这么大,这时候还没有偶像这个词,如果有的话,那他一定会明白,这样的影响就好像当年陈蕃对他的影响一样大。
如果想到有这么一天,他是绝不可能,也不会答应儿子习武的。
仔细想想这些年,自此刘澜援徐州之后,他看重了刘澜并极为看好他,那时候的刘澜就像是一块璞玉,与他见的第一面,陈珪就发觉了他身上所隐藏着巨大价值,当时他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他入驻徐州,几乎等于将家族的命运都押在了他的战船之上,事实证明,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比正确,刘澜如他所望,成为天下间瞩目的一方诸侯,但是他对待徐州氏族的态度却让他措手不及,他只得刘澜的野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徐州了而是整个天下,可是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家族的利益。
可是他把希望放在两个儿子的胜算,可是陈应的表现
喜欢大汉龙骑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