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抬头看他,示意他说下去。
张佶道,“下官站在盈隆岭不远的高山上,曾看到李引在雨中背着崔夫人,上上下下地好几趟,而且两人共戴一顶斗笠、披一件蓑衣,然后……”
“然后什么!?”刺史怒不可遏、眼中喷火地问道。
“然后,李引背着夫人一直到盈隆岭顶、水车下的木棚子里,好半天……才再下来,但其中有什么事,下官根本看不到木棚子里的事情,不敢乱猜!”
“够了!”刺史吼道,“速去传我的命令,停止李引一切的官职,别再让他插手抗旱之事,你给我把事情撑起来!快去!”
“是,刺史大人,卑职一定不负大人厚望。但大人所说一切官职,包不包括都濡县令之职?”
“什么叫一切??”刺史吼道,“你先兼起来!”
张佶转身出去,面露一丝喜色,看来这件事才是最激怒刺史的。如此一来,能与自己竟争黔州长史之职的,已经没有人了。
贞观二十年的八月中旬,但借助于漫天的雨势、官场之上再起一阵飓风,都濡县的李引昙花一现,像他飞快地高升一样,再飞快地回降下来了。他现在的身份甚至还不如之前的刺史府内卫。
所有的正式手续都没来得及下达,但刺史大人的口令却是明白无误的,那么手续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由此也可看出刺史大人的狂怒。
崔氏乍闻此信,带着女儿和儿媳苏殷赶回了刺史府,她质问高审行,说他太不严肃,想一出是一出,有什么理由这么处置一个对黔州抗旱有大功的官员?
高审行冷笑,“因为什么!夫人,你可愿意本官当了小辈的面说出来?到时你不怕失了脸面,我还怕,还是不要说的好。”
夫人脸色苍白,“老爷你说清楚,我有什么事是怕小辈们听到的?难道我和那个寡妇一样,怀了不清不楚的孽种、又让老爷你难辩真假了?”
高审行语吃,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缠,冷冷道,“你总比那个吕氏做得高明,只是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别的我就不说!但为着避嫌,都濡县你最好别去。李引连个县令也不再是,他已无求于你、如果攀附你也没用,本官断定,你此时去了,他也没什么好脸色给你了。”
夫人平静地说,“我无什么亏心的,也无什么要避嫌的,也无须要什么人攀附的,李引做不做官、做什么官那是老爷你要操心的,也与我无关。但我提醒老爷,用个好人,出了政绩也是你刺史大人的。都濡县有我的小桕树,谁也拦不住我。”
崔氏再与女儿们冒雨赶回都濡县时,李引已经什么都不是了。县丞钱发被张佶转达刺史大人的命令,暂代县令之职。
李引仿佛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披了蓑衣在盈隆岭上巡视,用根树棍儿探到地底去,查看地的吃水厚度,亲自下手疏通堵塞的石渠。
钱发很尊重这位实干的李大人,再说他只是暂代,有刺史夫人往这里跑,李引的未来还说不准什么样子,因而他对李引始终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尊敬,也不干涉他做什么。
李引前期在都濡县各处山上所修的拦水墙起了关键的作用,积蓄起来的雨水漫过了拦水墙,水势变得舒缓,再注入到排洪石渠里时,并未夹带过多的泥沙。
都濡县所有的坡地都安然无恙,受损失的只是山谷中的庄稼,看得出它们已在勉强支持,水再大一点儿,也就该倒伏了。
与都濡县不同的是,黔州其他五县中情况稍好的只有个洋水县,因为他们执行了李引未被罢职前下达的指令,山上的雨水被及时地排掉了。
另外的四县就没法子再看了,各处已经开始出现泥流,填淤了五、六成以上的石渠,然后水越过了石渠,再裹携着泥沙往山下而去。
刺史大人再也坐不住了,冒雨前往水情最严重的县,对着那些唯唯喏喏的官员们大发雷霆,斥责那些巡水队形同虚设——其实不是他们不尽力,只是所做的于排水无益。
小雨下了三天一刻也没有停,然后是再大些的雨,又是两天后,大雨又来了,天地间像瓢泼一样。
刺史高审行被大雨堵在了洋水县衙中出不去,目前接到的消息只是洋水县的。洋水县域内,各个谷地的庄稼都被山洪冲毁了,但坡地勉强无事。
在都濡县,不论是李引,还是刺史夫人、西州长史、西州大都督的五夫人崔嫣,还是刺史夫人的丫环、那些女护卫们,人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山上护苗,紧盯水势。
代县令钱发看出,刺史夫人对李引的话言听计从,还亲自上手了,而刺史大人一时找不到,那么他也听李大人的。
李引让把能集中起来的壮役都集中起来,让他们带着铁锹上山、到地中的庄稼丛中去,哪处地块中有排水不畅,便临时挖出排水明沟,同时培护根须露出来的庄稼。
虽然他已不再有官职,但所有人知道,刺史夫人的行动便是他们也该干的,西州长史也当众说,大雨期间所有出役的人,不分壮、老,人人都有津补,人们快速地行动起来。
对于夫人来说,都濡县的庄稼代表了过去的一段难忘的时光,代表着她和李引之间一段不世恩怨的艰难的和解、也代表着和注释着自己数次引荐李引是正确的。
她的行动影响了一大批身边人,也让李引能够无职行令,行令有人听。
在大雨中、劳动的间隙,夫人曾问丫环,当然是当着李引问的,
喜欢大唐之绝版马官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