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没什么吧,诸位大人不是早就心中有数了么?”
吴可手头军务繁重,哪有心情跟着这帮京中大佬瞎操心,一听是这事很不以为然率先开口道。--
“我说梦臣,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桂良坐在一旁直翻白眼,没好气道:“此次京城防御战论怎么说,你小子都是首功之臣,自然不用担心这些事情!”
“就是,你小子算是得意,我们这些人还得提心吊胆的过活!”
吏部尚书花沙纳也跟着凑趣道,他跟吴可也是老交情了,当初在天津时一起合作过很长时间,算是吴可在京中的铁关系之一。
“是啊吴督台,你在京城防务上做得这么好,肯定有办法解决圆明园的事情,说出来的大家也参详参详!”
恭亲王也跟着附和道,一脸锐目是眨也不眨的望向吴可。
要说在座京中大佬中谁最急切,恭亲王绝对数第一。
谁叫他是跑路皇帝咸丰的亲弟弟,谁又叫他是留守京中大佬中身份地位最高之人,一旦出了什么娄子总少不了他那一份?
圆明园可是圣组康熙初年兴建,到了现在差不多两百来年,历代皇帝可是没少在里头下功夫,花费的银钱是不计其数只能用海量来形容。
先不说其特殊的政治意义,单单就是园子里的珍奇异宝,其价值便不可估量,可都是咸丰帝的心爱之物,舍了哪些都会好一阵心痛的。
如今圆明园竟然落入洋人之手,以洋人的贪婪性格还不知道糟蹋成什么样子,真要是被祸害得太过的话,谁知道他那皇帝老哥会不会因为心痛而找他的麻烦?
虽然之前上了奏折言说京中详情,守护京城的兵力都嫌少,哪有多余人马防备京郊的皇家园林?
尽管跑路到承德行宫‘避难’的咸丰帝没有说什么,传回来的信息或多或少都有安抚和理解意味,可是恭亲王却一点都不敢大意。
他四哥咸丰是个什么角色,没谁比他加清楚,当初的皇太子之争时,他恭老六才是最大热门,结果却被他那位平素并不出众的四哥狠狠摆了一道,才落得眼下这种不尴不尬的地步。
这事在后世的影视小说中也多有提及,恭亲王和咸丰帝的老爹道光帝是十六周岁那年被皇父秘密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但他自己做了二十二年皇帝,年届六十,仍未确定继位人。
道光帝迟迟没有确定皇太子,有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他深知当皇帝是天下第一份苦差事,尤其想当个好皇帝不容易,祖宗打下的江山绝不能随便交给哪位皇子。
他是在大清帝国急剧衰败之时坐上龙椅的。执政以来,勤政图治,事必躬亲,力倡节俭,甚至穿破裤临朝,想干出一番辉煌业绩,但诸如吏治、河工、禁烟、漕运、盐政等方面均明显起色,到头来反落下遗恨穷的内忧外患。
尤其是鸦,片战争,使他暴得名声,就知名度而言,超过大清国有史以来任何一位皇帝。
然而,鸦,片战争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好名声,这场战争使他蒙受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这一点作为道光帝第六子的恭亲王,实在太过明白。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帝头三个皇子先后夭折,使得他的精神备受打击,希望一再落空,而其他儿子又都是在二十四虚岁的长子死后才出生的。
再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帝老气横秋的目光在自己晚年生育的几个娃娃皇子身上来回逡巡,他尚拿不准谁适合于继承皇位。
就在道光帝痛失长子奕纬以后两个月,皇四子呱呱坠地,没过多少天,皇五子又来到人间,第二年皇六子降生,接着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相继出生。
五十虚龄之后竟得六个儿子,这使道光帝得到很大慰藉,他可以在皇子中间好好选拔一番,看谁有资格做皇太子,来日君临金銮殿,统治大清江山。
经过日复一日的用心审察,他将青睐的目光落在皇四子和皇六子身上。这两个皇子哪个适合接班呢?道光帝左思右想,盘算来盘算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而皇四子与皇六子相比,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皇四子的优势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是皇后之子,皇六子则不是。
其次,老四比老六早出生一年零五个月,身为兄长处在封建宗法和礼教的汪洋大海里,即便皇室,也不能不对嫡庶、兄弟之别视而不见,身份绝对超然。
但皇四子(就是咸丰帝也有明显劣势:其一,他是一个瘸子。
少年时期有一年,他到南苑打猎,从马上重重摔下来,伤及骨头。
上驷院正骨御医用尽一切手段,妙手法回春,皇四子奕詝从此落下后遗症,走路不能如常。在相信天命的时代,瘸子似乎不合真命天子之相。
其二,其生母孝全皇后病逝时,皇四子奕詝也才八周岁多一点,道光帝将他交给皇六子的生母静贵妃抚养。
这一事件,不仅意味着奕詝由其生母地位带来的微妙优势的丧失,而且意味着道光帝对静贵妃的信任和宠爱,命运的天平开始向皇六子倾斜。
而皇六子(也就是恭亲王的优势在于:一是天资聪颖,很讨人喜欢,道光帝非常宠爱他。
有一位叫芮尼的洋人记述了奕欣少年时的形象:“恭亲王表情很和善,是个典型的鞑靼人。他的右颊上长了两个伤疤,显得有点脏,可能是两个小疡肿伤疤。”
但不管怎么说,皇六子生理上只有一
喜欢新列强时代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