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在汴京城西王黼的府邸,宰相王黼、执政兼尚书左丞张邦昌、执政兼枢密院使蔡懋、威远节度使朱勔等人聚拢在一起,首先不知道内情的朱勔迫不及待的向王黼问道:王宰相,今晚这么着急召集我等前来是出了何事吗?宰相王黼看着朱勔不由感叹一声道:朱大人,今日皇上正式决定南巡了,另外我等负责筹划此次南巡事宜。不日将会下诏全国,到时圣上南巡之事将举国皆知也。
执政兼尚书左丞张邦昌中过进士,做官到大司马一职。后来因为失职,遭到贬谪。降为崇福宫提举。还担任过光州和汝州的知府。张邦昌工于心计,善于讨好谄媚,迎合上意。虽然遭到贬谪,但他一直在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政和年间,张邦昌瞅准机会,给朝廷上了一个奏章,建议把崇宁、大观年间以来各地进献的祥瑞,选其中比较特殊的,多制一些旗帜之类加以褒扬,以显示朝廷的恩德与皇帝的英明。这个建议果然大得皇帝老爷子宋徽宗的好感,立即被批准执行。同时,因为进言有功,张邦昌也得到了提拔,宣和年间,被任命为尚书左丞,接着又升为右丞。此人在政治上一直是对外的主和派,极力推荐对金、夏给钱币财物进贡以达到边界和平的目的。但是他对于朝廷的忠心和忠诚是没有问题,只是看到了大宋的弱点所在,兵事不如金人,一旦战事起必将百姓苦,所以主张以和为贵,道理是没有错的,只是他把金人想象的太好了而已,金国能够灭完大辽国,凭着他们的兵锋正盛还会对大宋手下留情,这只不过是张邦昌的一厢情愿罢了。
张邦昌解释道:朱大人,皇上此时南巡正值朝廷多事之秋,而圣驾起驾的时间已经定妥,只是没有定归期。这就让我等心里没有底,一旦皇上离开京师,整个京师运行如何是好,诸多大事请示谁?由于皇上是乘坐舟船而行,万一遇到紧急事务,这该咋办呢?当时也有大臣提及此事,皇上让后议,这就让我等心中没有底了。所以今日在此商议下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蔡懋是蔡确的儿子,蔡确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仁宗嘉祐四年科进士,历任邠州司理参军、御史中丞、领司农寺。神宗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协助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哲宗初即位(1086年),转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元祐元年闰二月,被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第二年,因弟弟蔡硕招权纳贿被牵连削夺官职,转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又转任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再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而被追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后卒于贬所。
蔡懋又是冯京的女婿,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
蔡懋为官之路可谓是传奇,在绍圣元年(1094),趁宋哲宗亲临祭奠其老丈人冯京的机会,向宋哲宗哭诉其父蔡确的冤状,从而得叙荫补官,历少府监主簿,谄事蔡京兄弟父子,试开封府尹,宣和年间,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来说,这官位来的不易,一般情况下都是随波逐流,察言观色也,在此也是悠悠的说道:此次圣驾南巡,随驾人员也是未定,依我看并不像南巡这么简单,按理说皇上南巡,理当太子监国,可是皇上却偏偏让后议,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据太子这段时间的突出表现及皇上多次提及太子,也都是心情大好,大肆认可,前不久还让太子提举了皇城司衙门。而这次南巡也未明确太子随行,更没有让太子监国,这让我也猜不透皇上的心思到底是咋想的。
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初名甫,后以同东汉宦官,赐名黼。为人美风姿,目睛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佞。中崇宁进士第,调相州司理参军,编修《九域图志》,当时何志同是其领导上司,对王黼非常喜爱,便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父亲何执中,何执中便提拔王黼为校书郎,迁符宝郎、左司谏。当时是张商英任宰相,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张商英在皇帝老爷子身边逐步失去恩宠,张商英便私下派人给流放在杭州的蔡京送了玉环示好,而王黼得知此事以后,感觉以后蔡京会得势,便写好数条奏章向皇上老爷子禀报蔡京的政绩,并在书信中数落张商英。皇上得到王黼的奏章加上当时童贯的大力推荐,便召蔡京任宰相,蔡京上任后,为感谢王黼的奏章,便建议王黼出任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等职,从小小的校书到朝廷重臣,王黼只用了短短二年的时间。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也,也同时让人不得不佩服王黼独特的政治眼光和其敏锐性。
而王黼接下来的骚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何执中提携了王黼,而王黼为了让蔡京专权,书写编造了何执中的大罪二十条禀报皇上老爷子,老爷子看穿了这是党争,而且当时也不想让蔡京一人独大,就拒绝了处罚何执中。接下来王黼兼侍读,进翰林学士。由于当时朝廷上蔡京
喜欢宋雄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