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套?”
李佑实在没想到,这韦挺的人缘有这么好。
整个朝堂里,大过你韦大人的,怕也只有十来号人吧?
敢情是朝臣们组团到你府上,讨要桌椅了?
韦挺讪讪笑了笑:“那房相、魏公领头,其余如高士廉高老相公,孔颖达孔老夫子,这些都是朝堂里柱石一般的人物。他们托下官相求,下官实在是不好推脱。”
他拱着手,一脸赧意:“下官只好来麻烦殿下了……”
李佑倒是能体谅韦挺了,那房玄龄、魏征等人,都是朝堂大佬,他们相求,韦挺哪里能拒绝?
不过这书桌竟有这么受欢迎,这倒是李佑没能想到的。
那些个士卿大夫,全都争相来讨要……
这么看来,自己倒是能开个加工厂,专门做些桌椅来卖了……
不过这念头随即被打消,李佑府里的库银,供他开销已是足够,并不缺钱。
作为皇子,只要不参与政治斗争,不去争夺嫡位,就实在找不到要花钱的地方。
没必要费力去赚那些夫子士卿的钱财。
大手一挥,李佑大方道:“这事简单,赶明儿我就吩咐下去,让匠人们制作十五套桌椅,送到韦大人府上。”
他多留了三套富余,以防另有他人再来相求,索性将这个麻烦丢给韦挺。
“当真?”
韦挺一听,登时喜笑颜开,他兴奋地站起身来,连连拱手。
“那便……多谢殿下了!”
再坐定了身子,韦挺的心情,便宽松了许多。
今日他前来相求,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故而惴惴不安。
眼下大事已了,心中畅快起来,再看那李佑,也眉清目秀起来。
韦挺原先是瞧不上李佑,可经过前两天李佑送桌椅之事,他已全没了这般念头。
现在见李佑这般大方豁达,韦挺甚至觉得,这坊间关于李佑的传言,似乎是有失偏颇。
这李佑分明是豁达开朗,不拘小节之人,怎至于被传成了暴吝乖张,骄奢淫逸了?
一念及此,韦挺便有了考校之意。
他倒是想看一看,这李佑的才识眼界,究竟如何?
是否真如传言那般,他的能耐远逊于其他皇子。
诸皇子中,韦挺最是看好的,乃是魏王李泰。
李泰学识过人,才思不凡,很得读书人的欣赏。
而那吴王李恪,据传也有雄才大略,很像昔日的陛下。
至于太子李承乾嘛……
韦挺觉着,不过是中人之姿,并不显山露水。
但这些人的名声,都好过李佑太多太多了。
韦挺想了想,便拿他最是擅长的话题入手,探一探这李佑的底。
他坐定身子,捋须笑道:“齐王殿下该是知晓,去岁高老相公受陛下之托,修成了那部惊世骇俗的《氏族志》。不知殿下对这部宗族谱书,有何看法?”
这本《氏族志》,乃是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主理修订,他受李世民之托,联合了朝中诸多朝臣大儒,共同编纂此书。
而韦挺,正是其中出力最多的。
也正因此事,他才得了天子嘉奖,得了个“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头衔。
这散官头衔,其实并不是实授官职,相当于后世的职称。
得了这一头衔,韦挺在朝中的地位,自是提升了不少。
也正因如此,他对于自己参与修订《氏族志》之事,很是荣耀。
今日便拿此事来考校李佑,也算是隐隐地显摆一二。
“《氏族志》?”
李佑一听到这书籍名称,便已皱起眉头来。
他低头沉吟着,迟迟没有再开口,似是满心纠结。
见到这般情形,韦挺暗暗叹息,原来这李佑,压根没听过这部书籍。
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努力未得人欣赏而惋惜,另一方面又暗暗感叹,这李佑在才学方面,果真是毫无建树。
《氏族志》的成功编纂,可是去年朝堂里最热闹的事了。
这种当朝大事,他堂堂皇子都不知晓……
这未免太荒唐了些。
正当韦挺心中暗叹之时,李佑却又抬起头来,缓缓开口。
“说起这《氏族志》,本王倒是知晓的……”
李佑的神情恢复了淡然,再没有先前的迟滞犹豫。
“哦?”
自己的著作有人赏识,韦挺心中立时激动起来:“还望齐王能谈一谈这部书籍!”
韦挺的激动,已被李佑尽收眼底。
李佑心中偷笑,暗道自己先前太过小心。
方才韦挺突然发问,提及《氏族志》时,李佑本是不愿解答的。
他对贞观历史并不陌生,自然听过这本《氏族志》,也知晓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这本《氏族志》,本是李世民提议修编,其目的是遏制世家大族。
大唐初年,门阀世族掌控权势,在朝堂机要部门,及各地方州县里,享有极高的地位。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崔、李、王、郑、卢”这“五姓七望”。
相传,大唐初年,诸多朝堂公卿,皆以与这“五姓七望”结为亲家为荣。
相反,皇亲贵戚的名头,反而被这些大家族给压下去了。
李世民对此现象不满,才起了心思,让人编了《氏族志》。
李佑对这个中缘由一清二楚,但却不想就这一话题,与韦挺详谈。
这朝廷的势力纷争,与他李佑毫无瓜葛,他没有必要多嘴谈及此事。
一旦他对于此书的言论传扬出去,可能会引发不
喜欢大唐:李世民是我爹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