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的朱棣顿时一愣。
转瞬间又大笑起来:“颇有太祖之风,哈哈哈,好啊,那杨荣倒是看的明白。”
朱棣丝毫没有在意那杨荣将太祖与长孙比较,更不在意说长孙更像太祖。
因为他很清楚,杨荣所说的乃是做事时的风格。
他们老朱家自从他爹朱元璋打下天下后,这一代代的性格都十分有特色。
自知皇家身份,都很尽力的去学习儒学。
所以他朱棣的大哥朱标身上不光可以可以看到从太祖身上遗传的铁血霸气,同时还有一身的儒学之气。
算起来,可以说是一半一半,外儒内王融会贯通。
看似温文尔雅,却手段强硬。
并不像外界流传的什么谦卑恭敬,性格软弱。
那谦卑恭敬也就只有在长辈面前是这样,这一点他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
若他大哥在,就连他都得心甘情愿的辅佐。
可惜死的太早。
之后的继任之君,朱允炆虽然尽力的学习他爹,却只学到了个皮毛,也学错了方向。
而他自己,看似行的王霸之道,但内里却是儒学的骨子。
哪怕他压根也没好好读过几天书。
也压根不知道儒学的骨子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其结果,毕竟万物万道最终都是殊归同途嘛。
至于自己那个大儿子,反过来又很像他大哥,只不过身上的那股子儒学之气看起来更加浓郁罢了。
可到了他大孙子这儿,却反倒是像起了他家老爷子。
平日里整天嬉皮笑脸,跟个无赖似的,身上也见不着多少那儒学之气。
可一到关键时候,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关键任何时候都能抓住事情最根本的地方,狠狠的抽打。
就好像今日这内阁之事,看似处置的只是一个解缙,可破的却是这些内阁大臣们小看轻视于他的大局。
此局一破,加上任命杨士奇为内阁首辅的怀柔分化手段,日后这内阁中人立时便成了听话的羔羊。
这哪里是什么颇有太祖之风,这压根不就是他家老爷子在世嘛。
就是换做他朱棣这个年纪,放在同样一个位置,他也很难能下定决心一举将那解缙给革职了。
毕竟那可是内阁首辅。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朱瞻基这小子之前利用翰林院的破局之举。
也让杨士奇等内阁大学士们清楚的知道,有些事情还真不是非你们不可。
否则仅是朱瞻基以后辈之身份便免去了内阁首辅的解缙,其他那些大学士肯定会认定你年少轻狂,视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于无物,到时候与他争辩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解缙了。
哪怕杨士奇等人是倾向于太子一派的。
但你不能践踏人家的尊严。
随随便便就免去对方官职,这不是把他们当狗了吗。
那儒学说到底还是讲究点面子的,甚至有时候面子比命都重要。
更何况,没有翰林之举,人家再一走,你干脆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了。到时候人家还会怕你不肯低头?
不管是他朱棣还是太子走一趟,他们也会老老实实回来,但说到底这一局也是你长孙输了。
朱棣到底是朱棣,仅仅靠着面前这锦衣卫的口述便将当时尚书房内所发生的一切都透过表面看到了本质上的东西。
对于那杨荣事后的评价也十分认可。
高兴看见自己大孙子有进步有天赋的同时,朱棣继续问道:“再之后呢,一口气说完,将朕那大孙子今日后来所做的事情都给朕讲一遍。”
前半夜睡了一觉的朱棣精神头还是挺好的,一点没觉得累,反而听着自己大孙子的事情兴趣十足。
可是当老头子听到朱瞻基在处理了那解缙之后便又是打羽毛球,又是喝下午茶,散步,甚至到了晚上还跟那宫中女官去烤起了肉。
这一下午的时间,敢情是什么正事都没做。
“这臭小子,还不等人夸就自个儿飘起来了,堂堂监国,如今却到处跑着瞎逛瞎玩,还得内阁的人追在屁股上请你批阅!”
朱棣吹胡子瞪眼的,好像面前这锦衣卫就是朱瞻基一般,将那锦衣卫吓了个半死。
可在发了一通脾气后,朱棣也冷静下来。
光发脾气有什么用,那小子该玩还是玩,之前在离宫前也教训过,可根本不管用。
难不成还真把他送进大理寺?
他丢的起人,自己丢不起。
真这么做了,还不让这满朝文武笑话他老朱家?
可怎么办呢?本想着利用监国之事将那小子绑在位置上多学习学习,却不曾想这小子无师自通,这点事压根难不住他。
还依旧该干嘛干嘛,一下午时间屁事没干。
若以这样的性子真当了日后的君主,再有天赋也白扯,他大明朝还不让这小子霍霍没了。
心里想着这些,朱棣在这厢房内来回的走动着。
“我还就不信了,收拾不了你这小子了。”
可思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好用的法子。
说交给他点事情办来消耗他的精力,可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有什么事情教给他办。
忽然,朱棣想到自己之前回京时遇刺的事情到如今还没有抓到那些逃走的逃犯,也没有审出个所以然,顿时有了主意。
“明天一早,将朕的旨意传达给长孙,限他三日内将行刺的逃犯全部抓捕归案,另外,找出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三天一到,若是抓不住,审不出来,便罚他三个月不能出
喜欢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