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月球城(9)
“是什么问题,有话就直说吧。”经过一年多职场的积累,此时的660已经不负刚刚走入工作岗位时的青涩了,面对一个比他高了两个级别的人物,他也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其实呀,你看这些住宅,就算是几千座,几万座,我们工程队其实可以一次性就你们都建得妥妥当当的。为什么你们要我们一开始几座几座地建设呢?我总感觉这样效率是不是低了一些?这些住宅明明可以像工厂一样一步到位的。”张猛眉头舒展开来,看上去这个问题折磨他有一段时间了。
“哈哈哈哈!我的领导真是料事如神呀!”660笑了起来。
“你的领导料到了我会有这样的疑惑?”张猛有些吃惊。他也许是驻扎在月球上太久太久,许多人情世故方面的知识已然忘却了。如果是刚刚入驻月球时候的猛子断不会如此迟钝。
660点点头,这一次造访张猛,任务之一其实就是告诉猛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料到了,而且他准备了答案,这个答案按照他的安排由我转述给您听。本来他是想亲自告诉您的,但是这个答案实在有些长,他记忆力已经不如从前了,他怕他会忘记,他也怕自己会出现口误,他自己说,他已经变得比以前更爱慕虚荣了。脸皮薄了不少,年轻的时候,说错了,做错了,都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但是年纪大了一些之后,经验虽然丰富了,但是却胆小了,更加在意他人的眼光了。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复杂,015认为应该从赫鲁晓夫楼说起。”…
赫鲁晓夫楼”最早出现在1948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赫鲁晓夫楼”大量兴建的最高潮时期。这些建筑没有参考西方公寓的多样化选择,更没有按价格与收入分区,所有人统一按照户口分配,而为了以最低廉的造价和最快的时间完工。
“赫鲁晓夫楼”是一种造价低廉、盒子式或砌体结构三至五层公寓的公寓楼。在苏联时期,遍布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和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试图用大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把在大波利亚纳、莫斯科河南岸地区在建的一所中学装配出来。试验以失败告终,但在此以后,他一直关注这种建筑模式。1949年,赫鲁晓夫被调往莫斯科后,先是请求索科洛夫批准在莫斯科建两个试验性工厂,以便生产用于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板和其他钢筋混凝土零件的计划,遭到拒绝。他又去找钢筋混凝土专家伏谢沃洛德·米哈伊洛维奇·克尔德什,也一无所获。在此情况下,赫鲁晓夫寻求斯大林的支持,斯大林肯定了他的方案。
与斯大林时期彰显民族风格的建筑相比,不加任何装饰的“赫鲁晓夫楼”虽说其貌不扬,但功能比较到位,辅助设施也相对齐全。客观地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赫鲁晓夫楼”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了全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尽管“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没能实现,但此项“居者有其屋”之举解决了政府面临的一大社会难题。
然而赫鲁晓夫楼的推进从后面的眼光看还是过于激进了。这导致了极大的浪费。
(本章完)
喜欢660号生物学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