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开裂,网状裂缝密布土地上。苗芽蔫巴巴、发黄垂落。
幸而,有一股清泉正缓缓顺着沟渠流向田地。
一个满面皱痕、衣衫褴褛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用指甲缝里沾着泥土的双手,摁掉了浑浊的眼泪。
她把这眼泪放到漏风的嘴里尝了尝,突然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地又哭了起来。
身后歪歪斜斜的茅屋又立了起来。老人也不知道自己哭什么。
在帮老人搭茅草屋的两个人中,那个姿容幽美而静的青年人尽量用最理智的声音道:"盛道友,我们得赶紧去下一处村子送水。"
女童默默无言地搭着稻草,没有说话。
其他人都纷纷向各个方向结伴出发去送水,而谢长卿赶上盛沐,与她同行,他们这帮修者,虽失了法力,却有武术在身,总比盛沐一个女童模样的女子独自行走更安全。
"我知道。"盛沐终于说了话。可是谢长卿却看到她哭了。
一直以来表现得冷静而勇往直前的盛沐,哭了。
"我知道送完这家的水就该立刻去下一家......"
可是他们却忍不住帮老人搭了十分简陋的茅草屋。
盛沐到这片田头的时候,看到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老人独自坐在田头。盛沐要过去问情况,不小心绊了一跤跌到了,她起身的时候,竟然是那老人扶了她一把。
老人很瘦,很单薄。
她脸上都是死气,却摁了一把盛沐脸上沾的泥巴,目中失神地喃喃道:"娃娃听话,你阿爹给你吃豆子......"
老人被盛沐叫了几遍才回神,她就唇齿不清道:"娃娃们,快走,快走。旱来了。能走就快走......"
在那些匪兵经过过,这位老人的独子被杀害了。孙儿被杀害了。儿媳妇被杀害了。屋子被烧掉了。
然后,大旱来了。
面对着这场大旱,能逃荒的壮年人都逃了。
这个苍老虚弱已经走不动多少路的老人,坐在自家的地头,望着干涸的土地,望着只剩余灰的栖身之所,望着儿子的土包坟头,除了等死,已经没有别的指望了。
谁也不想死,哪怕是活到这个年头,老人也不想死。
可是活头没了。
她眼巴巴看着田头,只希望那些匪兵快些来,好让她痛快死,不用经历看着田活活饿死的痛苦。
茅屋搭得简陋得发指,可是他们必须走了。
因为还有无数像老人面前的这片田一样干裂的土地等着水去滋润。
纵使已经帮老人做了他们能做的微薄事情,留下了所有可以留的干粮,但盛沐仍不敢想象他们走了之后老人的结果。
这个时代,老人所经历的事情,多少同样的事情,多少同样的一幕。
剧烈的战火摧毁了无数人的性命。
许多村庄留下的只有一片片空的田地与满地尸骸、还有孤零零发颤的几个勉强的老弱病残。
更可怕的是:等战乱止了,还会有人来向这些一无所有的百姓收税。
可是多灾多难的气候,又开始大旱了。让活着的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后一点依存的土地,也开始开裂。最后一点秧苗,开始枯萎。
这个时代、这些百姓的绝望,谁能明白?
盛沐眼眶里滚烫的东西不停打在地上,谢长卿听到她平静地说:"我能做的太少了。"
所以才更拼命的去做。
任何一个有点良心人看到这种人间惨景,而又有能力去缓解一些这种惨况,他恐怕都会拼命去救灾。
有能力而不救灾者,人性泯矣。
他们匆匆赶去下一个村子时,田垄上的老人,咿呀几声,望着盛沐丑陋的模样,眼里浑浊的泪与漏风的牙让老妪感谢的话语都说不清楚。
一路几个府走下来,芥子空间里的清水也不够用了。
谢长卿自告奋勇拿着御风宝珠飞回海边,重新把芥子空间装满海水,再用灵泉兑换海水为清水。
盛沐靠在一个村子外林子里的一块石头上等他。一路走来,脚底生茧了又磨破,磨破了又生茧,痛痒得狠。又整了整尘土扑身的衣服,盛沐忽然听到前面有喧哗声。
她隐在石头后往外看,却见是村子里来了人,是来发粮的。
维持秩序的是一个老儒生和几个年轻人,听他们讲话,似乎是儒家子弟。
老儒生到村子的时候,就有些气喘吁吁了。一个年轻人扶他到林子里坐会。
离盛沐藏身的石头不远。
盛沐才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原来孙孺在南方被打败的同时,孙孺的老主公吃人头子的秦寿宗,也在北方也被军阀朱雯打败了。
作为现今中原腹地最大的割据者,现在这片地归了朱溫。
朱溫虽然也有几分打仗的能耐,可是这样时代的军阀,哪一个稍稍克制些烧杀抢掠,就是很不错了,更不要提救灾这种事。
老儒生本是冲着劝说朱雯救灾去的的。
只是却被朱雯给赶了出来,险些没了性命。
老儒生和他的弟子们对这些割据者绝了望,眼见得大旱将至,千里将要绝收,就变卖了所有家财换作粮食,驾着车去救灾了。
能救一些是一些。
"知其不可而为之,子文,越是这样的世道,我等就越要清醒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奔波......你万不可如郁一般,竟然把辅佐朱溫这等残暴之人,当作是成就儒门王道理想的机会。"
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应了一声。
盛沐听着,忽觉衣服里有什么发烫
喜欢圣母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