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岛上,捕鲸船卸下了货物,水手和渔民们在岛上休息三日,狂欢一阵后,便再次出海捕鲸。
赵泰则让货船将油脂和腌制加工后的鱼肉送到睢宁,并让王文统在派些工匠,前来东海岛,准备大兴基建。
同时赵泰又再次派遣李钟权前往益都,约李璮到海州来交易。
现在赵泰地盘的经济,已经盘活,形成了一个循环。
他通过从南宋采购原料,以及捕鲸获得油脂,运到睢宁的工坊,生产出货物后,再通过祝威等人,把货物卖到南宋各地。
这即带来了远超种植的利润,同时也解决了饥民的生计,在能业生产之外,又创造了几千个岗位。
这一个岗位,就能养活一家人,让赵泰解决饥民问题的同时,又赚取了大额利润。
赵泰拿这些钱,扩大生产,发放军饷,购买物资,已经初步解决了财政危机,能以两州一县之地,养三万多脱产常备军。
眼下赵泰的这个经济循环,无疑是成功了,唯一的隐患就是,这个循环是个外循环,高度依赖南宋提供的市场。
若是赵泰与南宋交恶,那赵泰的地盘,立刻便有崩溃的危险。
同赵泰的地盘,经济复苏,迅猛发展不同,李璮的地盘,经济却已经崩溃。
淮南大战后,李璮损失惨重,蒙古人又将山东西部的州县划给河北军阀张柔,让他的地盘少了一半,而且丢掉的还是靠近运河的富裕州县。
这让李璮感到危机,他回到益都后,便通过招募和抓壮丁,又凑了四万人马,把兵力恢复到八万人,让蒙古人不敢再动他的地盘。
山东之地,常年遭受战乱,地方生产和经济早被破坏,李璮手里几个洲,根本养不起八万大军。
他手上的人马,除了极少数精锐能够拿到军饷外,大多数士卒只是管口饭吃。
那些拿到军饷的士卒,情况也不好,由于山东遭受破坏,又与南宋交恶,导致境内物资匮乏,物价飞涨。
李军的精锐领到军饷,也会发现市面上店铺倒闭,商品匮乏,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
赵泰在淮南俘虏了不少李军,并将其中一部分收编进忠义军。
起初赵泰还有些担心这些俘虏,会找机会开小差逃回山东,不过后来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军中。
赵泰让人询问缘由,这些留下来的士卒,多是因为忠义军这边的待遇要比李军优厚,而且物价便宜,同样的军饷,能够买更多东西。
对于这些士卒而言,他们不懂天下大势,蒙古和金国都是异族,谁给的钱多,他们就跟谁。
这些李军还是以前的李军,他们那时的待遇都不及赵泰军中,就别说现在的李军了。
此时海州城内,驻扎了五千多李军,两个月的时间内,海州就被他们糟蹋得不成样子。
李璮开不出军饷,李军士卒只得就地筹集钱粮,把百姓家里搜刮一空,就连士绅地主也不能避免,搞得民怨沸腾,大批百姓和商贾逃离海州。
这样一来,李军治下就只能更穷,普通士兵打不到秋风,能拿到军饷的将领和军官,也买不到东西。
这种情况下兵无战心,李军中的将领,知道这种情况,根本无法做战。
他们见东海岛上有东西,便索性想着从东海岛购买物资。
赵泰对于这些军官的需求,有求必应,每天都派小船带着物资,去海州码头出售,对面的守军见是来卖东西,也都十分欢迎,甚至会帮着维持秩序。
赵泰便借机派遣一些收编的李军过去串门,表面说是想通过海州李军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实际上则是炫耀,他们在忠义军中的待遇。
一个月一罐钱,每天三顿饭,还有肉吃。
听了他们的话语,那些李军士卒,心里便不平衡了,都是当兵,凭啥他们这边饭都吃不饱,对面却能吃香喝辣。
九月中旬,楚州运来的货物,还有睢宁的工匠,陆续抵达海州。
赵泰一边指挥工匠,在海岛上建立工坊,炼制鲸油,腌制鱼肉,加工皮革,一边等待着李璮过来。
这天赵泰正带着工匠,考察云台山,准备在山上修建坚寨,孙礼爬上山来,“相公,李璮到海州了!”
……
海州城,李璮在大队士卒的护卫下,进入海州城,把州衙当做临时行辕。
这时在州衙大堂内,李璮黑脸端坐,堂下站着几名守将,各人都是低着头。
“哼!”李璮冷哼一声,指着几人骂道:“本帅派你们驻守海州,是为了防备金贼,可你们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几名海州守将听了训斥,却有些不服气,为首一人道:“大帅,弟兄们也没办法,总得吃饭穿衣,不得已才从金贼那边购买物资。”
李璮的军中,有许多都是当年跟着他舅杨安儿和他爹李全的老人。
他继承他爹的位置,威望本来就不足以压制,这些叔叔伯伯们。
前不久,他在淮南丢了四万人马,威望更是一落千丈,已经无法完全控制麾下各个军头。
“是啊!大帅又不给我们调拨物资,弟兄们只有自己想办法了!”
听着众人的话语,李璮也有些心虚,他沉声道:“诸位,现在蒙古人不信任我们,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惹蒙古人不快。物资的事情,我会解决,你们大可放心!”
几位将领听说李璮能够解决物资问题,不禁都面露喜色,海州守将彭辉祖不禁问道:“大帅,从哪里搞来
喜欢登基吧!大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