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自传

首页 >> 科幻小说 >> 沫若自传(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uu123.com/296793/

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抗日战争回忆录

一脱离孤岛

上海成了孤岛之后,在抗战初期的宣传工作上起过很大作用的《救亡日报》,首先被迫停刊。各报都改变了论调,各种救亡刊物和活动都先后停止了。以贩卖抗战书报盛极一时的各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上海是瘫痪了。

文化工作者留在这样的地方已经完全失掉作用,大家都在考虑着并计划着怎样脱离这个孤岛。有的北赴革命圣地——延安,有的则转移到大后方去继续工作。后者有采取了集体行动的,如像戏剧界的朋友们便组织了十个救亡演剧队,分别向后方出发;也有采取个别的行动。我就是后一种人之一。

我是十一月二十七日离开上海的,这个日期在我可记得很清楚:因为它和我从日本逃回到上海时的日期巧合,那是卢沟桥事变后的七月二十七。我在上海算整整住了四个月。

和我同路的是一位曾经到过南洋的广东人,北伐时在总政治部做过工作,可是他的姓名我现在记不起来了。我那时有过这样一种打算,想到南洋去,向侨胞募集一些款项来办报或者搞其他的文化工作,所以选择了这样的一位同路人。

离开上海是清早,坐的是一只法国邮船。这船是靠在公和祥码头的,不能够直接到达,所有的乘客都用小划子由黄浦滩边分批送去。

邮船靠的地方和当时日寇的有名的主力舰“出云号”毗邻。当载着我们一批的小划子到达邮船的时候,出云舰附近飞起了一只水上敌机,飞到邮船的头上来,故意地十分低飞,绕船三匝而去。这样耀武扬威的恶作剧不知道为的是什么,乘船的人大家都沉默着表示愤怒。

上了船,船上的管事们要求乘客们躲进舱里。据说,要出了吴淞口之后才能安全。

其实这只邮船原是值得日本鬼子投下几枚炸弹的,而它却没有投。出了吴淞口后我才知道,船上满载着国民党的所谓党政要人,差不多全部的所谓上海闻人,都在这只船上。我们自己的朋友也不少,廖夫人和邹韬奋便都不期然地也同在这只船上。

二遥望宋皇台

到了香港之后,我住在六国饭店。一个人在三楼临海的一间房间里住定了,情绪相当寂寞。

南京政府的抗战态度,住在上海的四个月是已经领略够了的。在军事上虽然被逼得拿起了武器,在政治上却只时而做些姿态,丝毫也没有改变作风的诚意。尤其对于民众动员工作,他们是死不放松的。你要说他们不动员吧,“抗敌后援委员会”的组织到处成立了,但无非是借故敛钱,包而不办,占着茅坑不拉屎而已。

自己虽然有决心,想到南洋去募款,但也没有把握。南洋不曾去过,募集是不是可以成功?成功了,仅仅靠着文笔的宣传,又会有什么效果呢?

前途的渺茫,不免增加了自己的惆怅。假如是到了北方去,那情绪又会是完全两样的。我很失悔,为什么没有和周扬同志一道去延安?

这些情绪为那阴郁的天气成了内应,夹攻着我。我站在骑楼上望着烟雾迷蒙着的海,烟雾迷蒙着九龙对岸的远山,不知不觉地成了两首旧诗。

十载一来复,两番此地游。

兴亡增感慨,有责在肩头。(其一)

遥望宋皇台,烟云郁不开。

临风思北地,何事却南来?(其二)

十年前的一九二七,我是到过香港的。那是在“八一”革命遭了挫折后,我从神泉乘帆船浮海而来。那一次在香港住了将近一个月,曾经往宋皇台去游览过,也曾发过一些感慨。尔来已经整整十年了,中国的情形进步了多少呢?十年内战,逼得革命的人民武力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招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中国。那些罪孽深重的人们丝毫也不知道悔过呢!

宋皇台不又成为了时代的象征吗?

我的古物学的知识也曾经告诉过我: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其中会包含有更丰富的科学的意义;然而它们所关联着的一段历史悲剧,却沉重地压抑着我。

历史在它长期停滞的期间,就像流水离开了主流一样,只是打洄漩。

宋朝在南边搅完了,明朝又到南边来搅完,现在不又是明末宋末的时代了吗?

冲破那种洄漩,不让历史重演,正是我们当今的急务。

三街头遇故人

由上海撤退的朋友,经由海路南下的,大都以香港为中继站,在这儿停留一会之后再转入内地。因此,在这并不怎么宽大的岛市,只要你一出街去,便差不多随处都可以碰见熟人。

就在我到香港的第二天,我从九龙访问了一位朋友回来,在皇后大道转雪厂街的十字街口便遇到一群朋友,那是从日本被迫回国的林林、姚潜修、叶文津,和两位没有到过日本的小姐,一位是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另一位是我现在的爱人于立群。他们在上海时在法租界的一所国际难民收容所里工作,我们是时常见面的。尤其是立群,我们有好几次还一同上前线去慰问过抗战将士。就在大场失守的那一天晚上,她也和我和别的朋友们同车上过前线,我在中途分了手,到昆山去了。她们折回上海,车过大场时便遇着敌人的大举进攻,几乎成了炮灰。

立群是《大公报》的驻日记者于立忱的胞妹,她们是于式枚的侄孙

喜欢沫若自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天启风云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鉴宝大师 传承基地 欢想世界 巨星从创造营开始 永恒圣王 乡村小傻子 重生初中校园:超级女学生 仙路争锋
经典收藏 雪鹰领主 大主宰 天火大道 巫神纪 全能游戏设计师 天域苍穹 星星之火,可以撩你 斗罗之我是素云涛 斗罗之无敌宗主 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
最近更新 梦界创生 快穿之永世相随 君少心头宝,夫人哪里跑 蓝色风雨恋 北里志 剑绝九天 桃花源 都市狂少 长纤劫 女配一路碾压
沫若自传 郭沫若. - 沫若自传 全文阅读 - 沫若自传 txt下载 - 沫若自传 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