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渤海小镇,初逢女公子
魔界历时两千多年来,渐复盛世。观人间沧桑变化,伏羲逝,神农继,又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动荡,王者争霸天下,民不聊生。至公元前246年仍没有一家可以再次统一天下领导芸芸众生。只因山河图破裂,不曾完整,没有凝聚号召之力,震慑四海妖魔、净化人心之所致。
邢台隐忍千年,他终将不能再忍,决定在这乱世之中为魔界谋得一份出路,以完当年父亲遗志。
时维盛夏,烈阳当热,眼见黄昏向晚,仍觉酷暑难抵。一条官道上纵来一骑,马上乘者是一名青衫紧身的俊美少郎,年约十七八岁左右,手中一根马鞭挥得喇喇贼响,她狠策马股,瞧样子是要急于赶路。
座下是一匹良驹,四蹄修长,健步有力,能日行千里。
俊美少郎奔驰至城门口,抬头望去一眼,见那城门挂有一匾额,上刻“渤海”二字,用的乃是赵国文书。此少郎幼读诗经,博通天下各国文言,是以一眼便能认明。
她揽辔停骖,见那夕阳晕眼,不久便要暗沉下去,奈何急于投宿,不待马儿前蹄停下,就把手中鞭子一扬,又喝马儿向前纵去。马儿不敢怠慢,只得奋起余勇,铁蹄跃前。
路人明明见此人已经将坐骑勒停,在抬头瞻望什么暂时没有打算进城之意,加之城门通道狭小,行人也并没有要让道的意思,仍继续在走动。孰知这人突发奇想,又鞭马纵来,害得多人惊慌,年壮者纷纷躲开,老人迟缓片刻险恐遭殃。
路中有一妇人,他臂抱幼婴,许是惊惶过甚,在躲避之时脚崴了一下,跟着臂膀一酸,襁褓下坠。耳听马蹄铁踏响急,转眼不过二丈,倘若此刻离去自身定然无恙,可孩子便不好说了。
慈母眼见孩子脱手,掉在地上哪怕不被马蹄踩扁,这么重重一摔,只怕摔也要摔死孩儿了。此妇心急如焚,她爱子情切,想也不想便屈身去抓。路人都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幸老天怜见,襁褓是抓了回来,孩子暂时无恙。
她觉欣慰,想笑,可是笑不出口。只觉一颗心越加沉重,更不能松弦。
适才伸手去抓孩子的时候,她两膝下跪,直直挡在了路的当中。
而对面马急,那马上乘客只是眉头稍皱,想不明白这妇人为何要拦她去路,难道只是为了这小小一个孩子?
惊疑不定间,马速不减,眼看便要撞上他母子二人。
旁观之众扯开了嗓子喊,呵斥骑者快快勒马:“伤到人啦……”
有好些个胆大者急唤来守城士兵,期盼他们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不料士兵一看到这速度,也是惊呆了,什么话也喊不出口。
一切势在情危,皆在电光石火之间,眼见母子二人便要葬身于马蹄之下,有好些人都闭上了眼睛,不忍去看。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影一闪,众人都未反应过来,坐骑已经纵入了城里,几个起落跟着消失不见了。
妇人但觉一阵阵眼眩,背心冷汗不停直渗,她身子颤了颤,手心抓出了一把湿汗。发觉自己整个身子都靠在一个男人的怀里,她换了口气,速速推开来人,慌退了一丈距离外,低头只担心孩子,见襁褓在怀,孩儿安然,不免眼睛一酸,这才喜极而泣。
这时,徒闻雷鸣般的掌声在耳畔响起。
此妇抬头,顾瞻了一下,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了笑颜,在赞扬眼前这人的英勇壮举,而对那名逃匿的乘者却嗤之以鼻。
妇人泪水如珠线滚,朦胧中见这人魁梧倜傥,黄巾氅服,作道人装扮,甚是超凡脱俗,若是无他,只怕自身此刻和儿命休矣,不由上前两步,泣声跪拜于地,声称:“道长救命之恩,小妇人粉身难报,请受我母子二人一拜。”
那人听说,就转身相望,见状速速上前,站在对面作了一揖:“这位大嫂,折煞贫道也。”
妇人惶恐,只跪在路中不起:“真不知该如何答谢道长的大恩。”
那道士搀妇人起身,扯她退过一旁,恢复道路畅通疏行,旁观者也相继散去。他这时才得空闲叙:“大嫂无须介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我辈中人份所应当,不敢言谢。既然令郎无碍,贫道这便别去,珍重!”话罢,潇洒入城。
妇人望去一眼,泪有千行,忽叫:“恩公,请赐道号,容小妇人他日登观图报?”那道士头也不回,扬起左手挥动几下,隐入闹市之中。
夜幕深沉,天地极快笼罩在浓浓的黑雾当中,每家每户都点起了油灯。
见那街上冷冷清清,暖风入眠,吹起街角一面小旗,上头书个“酒”字。
那道士辗转至此,觉腹中饥饿,见店门敞开,当即叩入。
少顷有小厮来迎,请客入座。
道士在靠窗一桌坐下,点了酒席,吩咐小厮速上。
小厮满脸堆欢应喏,下去了。
道士自斟了一碗茶,清清肠胃,无意目光一瞥,不禁停了一瞬,见那向西的一桌客人入了他的眼球,唇动碎吟:“是他?”
赵国人夜喜早睡,店内酒客寥寥,瞻览一观,这店内只剩自己和西首一桌酒客尚在。
这人青衫紧身,别于一般服饰,光看其背影,纤细窈窕,实难相信是个公子哥儿。
生逢乱世,女子出门作公子装束为避麻烦,亦是常事。
道士一人独酌寂寥,胸中一动,有心结交。当即起身,偏巧小斯将酒菜端了上来,即嘱咐他将自家酒席移至那位客人桌上,
喜欢山河图·长恨歌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