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此篇小说开始,到现在足足几个月。期间,我也将手稿借予别人看过。我一直坚信着心中的那句话:“我写文章,从不为图个什么,只为寻那属于自己的句子。”我只想把我所想的一切呈现给读者们。
其实真正写作只用了七周(严格说是六周多一点),而七周当中,用来完全写文章的,只有四周,修改却用了三周多。码字发布耗时几个月,我想自己还需要熟练打字。至于为什么修改和创作几乎用了一样的时间,我想是因为我还不是很熟悉日本。刚刚开始修改的第一周,我只是不断地重读整本小说,修改令人费解的句子,而第二和第三周,则在疯狂查阅资料,以及让在日本的朋友帮我实地考察,纠正了不少错误的地名、线路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许多错误之处。我认为既然我的故事背景及发生地是在日本,那就必须要让读者感觉它带有真正的日本文化。而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日本仅有片面了解的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也才用了这么多时间来完善这个故事。而至于为什么仅仅只用了四周来创作这个故事,我认为这必须得归功于我的灵感了。在序作中就已经说明,今年春节尹始就有了写作的yù_wàng,加之之前拜读了许多名家的大作,就更想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但只言片语怎能足够?所以我就用了文人常用的工具——笔,把所见所想的全部记录下来,让我心得到了不少满足。
如果您是从头到尾地读完了在下的这部小说,那么您可能会心生疑问:“故事是为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弊端,为什么要写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其实一开始,我也对自己这样的安排有所顾忌,一是我不太明白日本文化的内涵,而是我的文笔过于老练深沉,不一定可以写出新奇的感觉。所以在动笔的前一周,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到底能不能用一个国家的故事,来反映另一个国家的现实?”然后我在塑造白霂秋这个人物形象时,将他写成了一个受尽中国各种奇葩政策的毒害的人,并将我国公民特有的一些性格,如:爱占小便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形象集中于白霂秋一身。故事的最后白霂秋找到了自己应该去追寻的东西,是值得欣慰的事。另外,文中还是有一些我融入不进人物东西,就只好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作用,比如在写到风间和乃子的时候,对中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做了比较幽默的批评。当我把手搞给了几位朋友浏览过之后,他们也确实觉得还是比较到位。比起自满,我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即使这样,我也便放心了。
那么,为什么我要把文章设置成正剧,而把白霂秋的爱情设定为悲剧呢?其实不难找出答案,纵观全文,除了被压榨到最后,白霂秋内心的呐喊之外,他就不再有什么作为了(帮麻美出头这事儿不算),他整个人的性格过于懦弱,这种反抗,不过是对命运不公的抱怨罢了,我所想告诉读者的是,如果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一直带着白霂秋的这种性格,那么注定会重蹈覆辙。第二,就是不断出现在小说中的那些看热闹的人,这也是对中国人精神现状的一种讽刺。正因为在白霂秋落难的时候,只有这一堆看热闹的人在,所以他才会感到孤立与无助。“水杯事件(见十二话)”的时候,帮忙拉住白霂秋的人,其实也正代表着中国人冲动与自私的嘴脸——只把表面上的受害者当成受害者,而忽略了真正的受害者心里的感受。第三,我觉得我所刻画的人的人物性格并不鲜明,这也是一个缺点,森山麻美前后巨大的性格落差,白霂秋为人的过于谦逊与随和,以及之前提到的风间和乃子的激进的性格,对于小说主题的体现有好有坏。我个人认为刻画的最糟糕的,就是早稻田大学的生活指导老师——大上,本来想在最后让他出场,想通过这个男人的性格反差来点明中心,可惜却因为没有提前铺垫好而导致他的出场不仅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且还成为了累赘。这或许是一个败笔吧。但我想要说的,就是白霂秋所经历的一切并不可怜或是可怕,真正可怜或可怕的是隐藏在一个故事里之下给予我们惨痛教训的社会现状。
最后,向为我提供帮助的云帆兄等人表示感谢;特别鸣谢我的朋友宇,在看了我的手稿以后各出了最多的建议;特别鸣谢a,虽然没有办法用你创作的故事为尾声润色,但是感谢你拒绝之后的支持;同时,向文章中所引用的村上春树先生、j·k·罗琳女士、海明威老先生、石森章太郎先生、麻枝准编剧、鲁迅先生及白岩松先生等的作品或歌词等中的典故致以崇高的敬意。若是缺少了其他人的帮助,我也无法完成这部作品,再次由衷感谢以上提到的所有人!
-------------------------
白霂秋
2016.10.03
喜欢始与痛,苦与末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