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去而复返,在楚行看来,是完全意料中的事情。
他一介书生,在这乱世之中,想求条活路,何其艰难。
最终结果,他要么从贼,要么就回来投靠自己。
所以在见到田见秀,他一点都不吃惊,而且一点面子也不给。
至于李鸿基来投靠,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要知道,李鸿基自己在军中,就已经是地位不俗的军官了,这等人一旦离开军营,做了逃卒,按照他的习性,多半是要做贼的。
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竟然跑到自己这里投奔自己。
要知道,即便是他是自己的叔父,自己也不可能过分的惯着他,他能忍受一个毛头小子的指挥吗?
要知道自己可是实打实的晚辈。
当然,李鸿基自己不这样想,因为经历过安塞起义之后,闯荡江湖多年的李鸿基敏锐的察觉到,那就是大明朝虽然腐败、没落,但是想要造反闯一番事业,在眼下是几乎不可能的。
高迎祥一旦起事,几万人追随,声势何其浩大,可遇到杜文涣这种正规的朝廷兵马,立刻就让人家打的落花流水。
这种情况下,楚行的处境反而要好许多,他虽然同样经历了安塞战乱,但人家乘势洗白了,有一身官皮披着,更重要的一点事,小家伙是自己义兄的嫡长子,天然的有一层亲近关系在。
选择追随楚行,是在眼下这乱世之中,暂时找一条栖身之地罢了。
当然,这里面有些报恩的情绪参杂其中,当初楚行的父亲,确实对自己有活命之恩。
眼下楚行正是用人之际,李鸿基自忖有几分勇力,帮衬一二还是能做得到的。
甚至楚行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授业恩师,跟自己的授业恩师,其实就是一个人,小家伙算是自己的师弟。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还是李鸿基对眼前这少年的认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父亲被害之后,可以从容脱身,还能领着一众少年,在危难之中,报仇雪恨,最后更是能全身而退,捞一个官身。
这整个过程,若是没有几分本事,如何做得下来。
李鸿基觉得,跟着眼前这小子,最后能有多大的出息暂且不说,起码自己不会受苦受罪。
车队在路过芦关岭之后,选了个废弃的军堡歇息了一晚,便继续赶路,终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平山墩。
话说,刘广生作为新任巡抚,果然跟胡廷宴这种摸鱼风格的巡抚大为不同,首先他一抵达之后,整个秦地的官员,尽数被召唤到巡抚衙门,耳提面命了一番,对于未来有了大体的规划。
当然,说是规划其实有些没有意义,因为现在整个秦地穷的要命,能拿出来的本钱太少了,军队积欠粮饷高达三年以上,而百姓欠缴的税银也是个天文数字,这些矛盾都亟待他去解决。
如果说,跟胡廷宴一般,任凭底下去闹还好,但是巡抚大人一旦想有所动作,花出去的金银,可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再加上来秦地之前,虽然崇祯给了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但是给刘广生添麻烦的乌鸦依然特别多,每天上奏要求给刘广生治罪的奏疏堆积如山,然后便是西贼和套虏,这些人磨刀霍霍,竟然还视图来秦地蹭一波粮秣,这些都是悬在脑门上的麻烦,但一时间根本解决不了,让人更加的焦头乱额。
而刘广生一直渴望的人才问题,别说门了,连窗户都没有。但凡是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秦地是一块腐肉,在此地施展才华,可能还没来得及展示,就得死在战乱之中。
说实话,人家宁可去辽东,去袁崇焕手底下做事,也不愿意来西北,实在是西北太穷了,自己就能把自己给活活饿死。袁都督那边儿就不一样了,怀里揣着尚方宝剑,要啥有啥,比破秦地不要好太多。
于是乎,刘巡抚虽然动作频频,但其实真正的作为,还是被安置在各军堡的屯田千户们。
当初他给楚行说的是,你是一个试点,但是他没告诉楚行的是,这样的试点,他安排了不知道多少。
换句话说,这千户官,在刘巡抚这里,压根就不值钱。
如果条件允许,他能凑出一百零八个千户官来。
这些屯田千户,大多数都是被刘广生一通忽悠给骗来的,就在平山墩周围,起码有十几个新晋的千户,在为刘广生卖命。其他边塞区域,还不知道有多少。
按照衙门口里传出来的话来说,没有粮饷,咱们就自己种。
这种脑残的想法,在楚行看来,真的是读书读的脑子坏掉了。秦地如果能种的出粮食来,怎么会惹出那么大的乱子来。
不过确实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每家领着几千户饥民,一下子就给刘广生解决了几万人的麻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刘广生的燃眉之急。
当然,就拿平山墩周边儿来说,这十几家千户所的出现,其实矛盾和冲突也非常多。
因为本地的资源就那么多,被刘广生安置为千户所的千户,其实大多数是秦地有些家底的世家子。
这些人仗着家族的支持,去做这个千户,目的无非就是捞一些功勋,混个未来而已。
一时间,没少因为买米买粮而争吵、斗殴,甚至还发生过数次武装冲突。
要知道,眼下看得透时势的,可不仅仅是孙典史一人。
不少人已经把小小的千户所,当成了自己的根基了。
楚行刚刚到平山墩,就听说了各种奇葩见闻。
有
喜欢明末贼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